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羽毛球运动有着较高的观赏性、娱乐性和锻炼价值,老少皆宜,运动量控制性强,易于普及,是我国优势竞技项目,在全民健身中普及面广。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明确指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掌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业教学中普遍的存在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硬件设施短缺、专业教材缺乏、学生羽毛球基础较差等问题,制约着高校体育专业羽毛球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大部分高校羽毛球专业教师大都从其他专业转行,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业务素质。再加上高校羽毛球教材的不完善或缺少,教学理论体系深度、广度不够,造成教学目标难以理想实现。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依据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后评测指标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运用目标设置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优势与不足。为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项课教学质量,培养出高水平的羽毛球专业学生提供参考依据。 文中目标设置教学法运用目标设置原则理论,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运用目标设置理论,能使学生更快的掌握羽毛球运动技术动作,技能水平提高的更快。 2、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与学生共同设置符合实际的目标,能增强学生自信心,更容易获得满足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直观、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的的目标,利于学生明确练习方向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4、采用“阶梯型”渐进目标设置,目标难度循序渐进,使目标既有难度又有挑战性,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欲望。 5、以技术目标为主设置目标,有助于学生更好掌握技术动作,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6、采用“双向反馈教学实践模式”,教师和学生紧密互动,能更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技能掌握更快,教师根据反馈信息更好的实施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