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视野下的炕围画研究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xst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炕围画作为民间美术中的一朵奇葩盛开在号称“地上文明古国”的山西,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干百年来深深地扎根于民众的民俗文化生活中,直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的春风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民众传统的居住环境和审美意识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炕围画开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眼,但这并不意味着炕围画已经彻底消失,而是以其全新的变体——手绘墙画依然活跃于民众的生活中。本篇论文是在前人对山西炕围画的形式与内容、艺术特色和美学风格研究的基础之上,将炕围画置于山西省古边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个特殊的大背景之下,从炕围画与民俗文化的角度入手探讨山西省古边关乡村炕围画的文化艺术特色以及它与地方文化的关系,从而努力寻找到一条更适合让炕围画传承和发展的路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论部分介绍了该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第二章运用历史地理生态学理论将炕围画置于古边关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来研究古边关乡村炕围画的分布状况、历史渊源、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进而发掘出古边关乡村炕围画独有的区域特色。第三章是本篇论文的核心章节,也是体现民俗学学课特色的一个重要章节。其中第一、二节着重从炕围画与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和民间戏曲文学这三个维度阐释了古边关乡村炕围画与民间文学和戏曲文学的紧密联系;第三小节依据炕围画在不同的场景所呈现出的不同形态分别写了年节中的炕围画、婚礼房中的炕围画、房屋建构中的炕围画以及民众生活中的炕围画这四个方面阐述了炕围画与民俗文化的关系,第四小节从炕围画与民间信仰、图腾崇拜、色彩崇拜和人伦教化四个维度阐释了炕围画与民间信仰的关系。以上都是从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阐释了古边关乡村炕围画与地方文化的关系。第四章基于古边关乡村炕围画的现状,从“非遗”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宏观角度密切关注山西省古边关乡村炕围画的未来走向,着重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传承人的角度研究传承人的生存状况和职业变迁与炕围画的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第五章结论部分通过对前面各章节的总结陈述,针对山西省古边关乡村炕围画的现状提出了保护策略具有现实意义。为当下正在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其他文献
大学交往德育模式是在交往德育理论指导下,依据德育过程的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大学德育程序及其方法体系。高校应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个人成长导师制"的
在“统”与“分”层面上实现农业经营体制有效结合,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农业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增进农村生产活力、促进农民持续增产增收,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正>沧州大化集团70 kt/a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装置通过了中国化工集团专家组的正式验收。据称,该项目全套引进瑞典国际化工公司技术,是目前国内同类装置中单系列产能最大、技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农村现代化的重点标志,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启动建设,农业科技的作用日益显著,先后建立了多种农业科技服务体
基本农田这一概念是从我国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中提升出来的,是“切实保护耕地”理念的强化和显化。保护基本农田的目的是保护耕地、保证粮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现代化不断推进的必然结果。由于长期受到城乡分割、城市偏向的城乡二元制度的阻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表现出与西方发达
前几天孩子消化不好,除了积极治疗,在饮食上也进行了调理。特别是主食,经常做一些发酵食品给他吃,如蒸包、馒头之类的面食,因为酵母中的酶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分解,有利于消化吸
在视觉文化语境下,新世纪以来西部小说的影视改编体现出明显的商业化特征,如猎奇化叙事、浓郁的怀旧情结等等。这对传播西部文学精品、繁荣影视文化市场具有重要价值,但也存
近年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国有林场的发展,财政支持国有林场的专项资金逐年增加。2008年至今,通过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与支持,各地,市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极大的
我国早在1956年就开始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截至到2014年,我国共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700多个,总面积超过14699.2万公顷。然而,在我国很多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