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春市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是吉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东北地区重要增长极之一。建国以来,长春市在城市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品牌功能、区域功能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2009年8月,《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复,提出了以长吉图先导区为依托的“内外统筹与沿边开放创新战略、增长极培育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战略、产业优化与增长方式转换战略”三位一体的国家战略。为实现上述国家战略,作为拉动长吉图先导区整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基地、贸易市场的重要腹地、集聚外来资源的主要经济中心,长春市的城市功能还存在许多缺失之处。为实现长吉图先导区发展的需要,本文深入探讨长春市城市功能的基础上,力求为长春市未来城市功能提出更具准确性和现实性的建议。第一,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城市及城市功能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城市功能是指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城市拥有的特定系统满足该区域及该区域与相关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的属性。在此,城市功能可以分为城市的产业功能、社会功能、品牌功能、区域功能四个方面。其中,产业功能是一个城市通过产业结构、主导产业等体现出来的、满足该城市及相关区域发展需要的能力;社会功能是一个城市通过社会制度、人口规模及结构、医疗、教育、居住、环境等来满足该城市及相关区域发展需要的能力;品牌功能是一个城市利用其品牌效应来满足该城市及相关区域发展需要的能力;区域功能是一个城市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满足整个区域发展需要的能力,特别是一个城市在一个大区域内对其他子区域的作用和地位。影响城市功能定位的主要因素,包括城市的历史基础、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社会发展、区域影响力、区域政策六个方面。第二,在上述理论探讨基础上,我们将长春市城市功能的历史沿革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改革开放后到2005年、2006年以来的三个阶段,对其长期演变过程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历史上,长春市曾是东北地区工业重镇,中国的汽车城、电影城,但在改革开放之后上述优势逐步被削弱。在现阶段,从产业功能来看,长春市产业结构失衡,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一业独大,其他主导产业生产规模极其有限,不仅不能满足城市自身的需求,而且专业化水平低,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反过来损害了汽车、客车等产业的发展,也降低了长春市的区域拉动能力。从社会功能方面来看,长春教育具有优势,但未得到充分利用,缺乏科技和管理的咨询平台,道路交通拥挤、医疗条件也待改善。从品牌功能来看,汽车城、电影城等老品牌影响力在不断下降,也无更具影响力的新品牌。从区域功能来看,长春市在长吉图内部的扩散效应极为有限,在全国和东北三省中地位不断下降,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社会总产值排名在第13位,居于大连、沈阳、哈尔滨之后。针对上述情况,本文从影响因素的六大方面分别阐述、总结了长春城市功能历史演变的成因。第三,依据长吉图先导区的战略构想,本文深入分析了其对长春市城市功能的需要,即制度创新的开拓者,区内合作的火车头,对外合作的推动者。具体表现为,通过长吉图先导区的制度创新,在长吉图先导区内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通过产业链的完善拉动全域各地区经济水平提高、带动各地区产业升级转型,大力吸引区域外资金、技术、人才等良性资源进入长吉图全域,提高其在整个东北地区、大图们江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加速长吉图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推进东北亚各国贸易合作快速发展。第四,针对当前长春市城市功能现状中无法满足长吉图先导区发展需要的缺失部分,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在产业功能方面,长春市要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注重产业间差距;避免一业独大,提升整体竞争力;构建完整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链;提升生产力科技水平,发展新型产业并建设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和会展业。在社会功能方面,长春要加速城市化发展,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充分发挥教育科技资源优势,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改善核心区交通拥挤状况,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建设科技和管理咨询平台,增强保税区功能。在品牌功能方面,长春市要注意保护已有品牌,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夺回品牌影响力,从长吉图先导区出发重新创建城市新品牌。在区域功能方面,长春市必须快速增强增长极功能,拉近城市距离,发挥扩散效应,提升区域战略建设作用;同时,加强产业体系建设,通过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积极推进区域内产业分工,以切实拉动长吉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升自身对外贸易能力并带动长吉图全域的对外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