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属人工异源双二倍体Cucumis hytivus早期世代遗传与表观遗传变化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x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倍化是高等植物进化过程的重要阶段,是植物进化的主要动力之一。研究表明,异源多倍体在形成的早期会出现广泛的基因组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关系到物种的形成和稳定。然而,现存的天然多倍体大多形成于成千上万年前,很难确定进化中种种不稳定现象发生的具体过程和机制。虽然分子标记及比较基因组学的发展为认识杂交及多倍化进程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由于分子进化机制的复杂性,这方面的相关机理知之甚少。人工合成的异源多倍体则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模式系统。通过这种模式系统,可以精确比较亲本二倍体种与人工异源多倍体早期世代间的基因组变化特点,从而为丰富多倍体物种进化理论提供重要的实证。本研究基于实验室已合成的甜瓜属远缘杂种F1及人工合成的异源双二倍体及其不同自交世代,比较研究了杂种F1及异源双二倍体的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特征、基因组位点变化和甲基化模式变化特点,探索了远缘杂交与多倍化引发远缘杂种F1和异源双二倍体基因组发生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化的机制。具体如下:1.远缘杂种F1及异源双二倍体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与花粉育性研究研究了野生种C.hystrix(2n=2X=24)与栽培黄瓜C.sativus L.(2n=2X=14)远缘杂种F1(2n=2X=19)、双二倍体及双二倍体(2n=4X=38)自交1~4代的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特征与花粉育性。结果表明:减数分裂中期Ⅰ,杂种F1花粉母细胞(pollen mother cell,PMC)染色体主要以单价体存在,染色体构型为:16.75Ⅰ+0.5Ⅱ+0.25Ⅲ+0.13Ⅳ;双二倍体染色体构型以二价体为主,伴随着自交,平均每个PMC所含二价体比例逐渐增加,非二价体配对比例减少。四分体时期,F1不能形成正常的四分孢子,主要以多分孢子形态存在;双二倍体以四分孢子为主,并随着自交世代的增高,其比例增加。花粉育性观察发现,随着自交世代的增高,双二倍体花粉育性呈增加趋势。以上结果暗示双二倍体在遗传上逐渐趋于稳定。双二倍体PMCs在后期Ⅰ、Ⅱ普遍含有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及染色体不均等分离等异常现象,这可能是导致其花粉育性低于期望值的原因。2.甜瓜属远缘杂种F1及人工异源双二倍体早期基因组序列变化研究利用12对Eco RI/Mse I选择性引物,对甜瓜属人工异源双二倍体C.hytivus及其二倍体父母本进行AFLP分析,结果发现多倍体基因组在形成早期发生了广泛的序列变化。基因组序列变化始于F1代,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发生在S0到S1代。但在S1到S2代基因组序列变化比率基本接近,暗示了伴随着异源双二倍体的自交过程,早期基因组表现出稳定的趋势,说明基因组序列变化是一个快速的事件。基因组序列变化主要表现为部分亲本片段丢失、新片段产生以及后代对亲本某些位点的跳跃式继承。对变化的序列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变化的序列主要是重复序列。实验还观察到少部分双亲差异性条带呈现出偏父性遗传的特点。不同分类群的异源多倍体在二倍化过程中,正反交序列丢失往往表现出不同特征,暗示了在不同物种中核质互作在多倍体进化过程的作用不同。为了研究细胞质背景对基因组序列丢失的影响,利用23对Eco RI-NN/Mse I-NNN选择性引物对Cucumishystrix与栽培黄瓜C.sativus的正反交F1、异源双二倍体及亲本DNA进行AFLP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与异源双二倍体基因组发生了广泛的序列丢失。正交后代与反交后代在丢失亲本基因组序列的频率上差异不显著,并且在序列丢失时间(均始于F1代)及丢失类型上也表现出相同的特点,表明核质互作并不是影响序列丢失的主要因素。实验还发现,不论正交还是反交,后代丢失普通黄瓜基因组序列数大于丢失野生种基因组序列数,表明甜瓜属多倍化早期阶段易于丢失染色体数比较少的亲本基因组序列。3.甜瓜属远缘杂交及多倍化诱发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变化特征研究为了研究DNA甲基化在甜瓜属人工异源多倍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利用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对甜瓜属远缘杂种F1、人工异源双二倍体及亲本基因组DNA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远缘杂种F1及人工异源双二倍体基因组发生了胞嘧啶甲基化模式变化,表明远缘杂交及多倍化均可诱发基因组胞嘧啶甲基化发生变化。甲基化变化根据变化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主要是脱甲基化类型(甲基化水平降低)和过甲基化类型(甲基化水平升高),并且发生过甲基化变化的位点数是发生脱甲基化变化的2-4倍,说明甲基化变化主要表现为亲本基因组的部分位点在后代中发生过甲基化。研究还发现,与父本基因组相比,母本基因组在远缘杂交后代中易发生过甲基化变化,暗示了DNA甲基化在识别和保护自身DNA中起重要作用。对异源双二倍体不同自交世代甲基化进行研究,在S1和S2代之间发生甲基化模式变化的位点数显著多于S2和S3代,表明伴随着自交世代的升高,双二倍体基因组胞嘧啶甲基化变化剧烈程度逐渐降低,基因组逐渐趋于稳定,DNA甲基化可能在遗传二倍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了研究甜瓜属异源双二倍体在形成及稳定过程中甲基化变化位点的特征特性,我们对远缘杂交及多倍化诱发的基因组胞嘧啶甲基化变化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克隆测序的15条序列中,有7条序列与已知功能基因或调控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根据测序结果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验证分析,发现MSAP多态性由DNA甲基化修饰引起。并且RT-PCR分析发现胞嘧啶甲基化可能参与了甜瓜属人工异源双二倍体基因表达的调控,表明其在异源多倍体二倍体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Southernblot结果发现,甲基化变化序列不仅有单拷贝序列,而且也有部分是多拷贝序列。为了研究组织培养对胞嘧啶甲基化的影响,利用MSAP技术研究了随机选取的普通黄瓜‘长春密刺’实生苗与组织培养再生苗之间胞嘧啶甲基化差异,结果发现在胞嘧啶甲基化水平上,实生苗与组织培养再生苗之间没有差异。对甲基化模式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与实生苗相比,组培再生苗部分位点发生了甲基化模式的变化,但变化位点仅占总位点的0.6%。暗示了组织培养不能引起胞嘧啶甲基化发生很大程度的变化。
其他文献
阿尔兹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化性疾病,石杉碱甲作为一种强效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成为国内外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但因石杉碱甲植物提取原料短缺产量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近
随着人们对网络上海量数据的传输要求的提高,对互联网的资源分发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越来越重要。目前主要的因特网资源分发模式包括传统Client/Server模式的网站、内容分发网
<正> 1 病历摘要患者女,27岁,服务员,住院号:0323783。血型Rh阴性“A”型,丈夫血型Rh阳性“AB”型。病史中16岁输血1次,1992年2月人流1次,1993年2月9日足月分娩一男婴,次日婴
Vlog初登两会,表现亮眼,在叙事视角、传播内容和视频风格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有效地传递了两会精神,为重大会议报道提供了有益参考。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如何提升Vlog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做好乳癌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有重要意义,下面浅谈乳癌改良根治术病人的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我科自1997年12月至笔者撰稿共收治乳癌患者76例,
近期,基于商业交易等原因,亚太地区上空由美国ProtaStar有限公司及亚洲广播卫星有限公司(ABS)运营的多颗在轨通信卫星出现了调整变动。根据相关协议,EurpBird 4卫星已从欧洲
石斛兰(Dendrobium)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花卉,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我国石斛兰产业中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
传统武侠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体育精神是以西方体育为主发展的理念和文化,代表先进的体育理念,二者虽是不同的文化,但它们呼唤和平、追求平等、
装配式消能减震楼梯间是本课题组基于现浇式的减震楼梯提出的一种新型楼梯间构造形式,其构造为将隔墙设置为减震墙板,并将梯板下端支座设置为减震支座。从而形成一种空间意义的阻尼器。本文就装配式消能减震楼梯间中的楼梯梯段板的抗震性能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本文以课题组的消能减震楼梯间出发,根据梯板的特性设计了三个楼梯单元试件,即带有高阻尼橡胶减震支座的装配式消能楼梯单元、带有滑动自由端的滑动楼梯单元试件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