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工具,国债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国债规模的多个风险指标(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1998年和2009年两次金融危机后,我国都果断的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规模绝对量成快速增长态势。国债规模是否处于适度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有何影响?这些问题的研究对充分发挥国债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调节作用和积极防范财政政策风险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简单的理论分析框架,描述述我国的国债规模现状后,对国债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本文的主体,包括根据1981-2012年中国数据构建一个VAR模型进行时间系列分析,和根据1997-2011年美国、日本、欧洲主要国家和中国八国的相关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从国债规模的风险指标来看,我国国债负担率、偿债率和借债率尽管增长速度很快,接近国际规定的警戒线,但是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低的;另一方面我国国债的依存度,即国债余额占财政支出比例较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高。巨大的国债还本付息额成为财政收入一大压力。二、我国的国债政策在短期对经济增长,或者说对保持我国GDP的持续快速增长有较大的贡献,国债发行更多的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扩大财政支出能更好的发挥国债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在长期内,巨大的国债负债率不仅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可能导致严重的通货紧缩;三,近十多年来,资本存量的增加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GDP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率的同步增长,我国就业率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很低;科技进步能够促进各国的经济增长,尽管我国专利申请受理量增长速度非常快,但专利转化效率较发达国家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