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鱼汤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e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汤因其营养美味、汤汁乳白而受到市场上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市场上鱼汤产品主要以液态汤包形式销售,在加工过程中存在原料利用率低、运输成本高、保质期短、缺乏方便性等问题。同时,方便汤市场处于蓬勃发展期,市场空间很大。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对方便鱼汤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包括熬煮工艺、杀菌工艺和干燥工艺等进行研究,得到方便性更好、货架期更长、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浓缩鱼汤和鱼汤粉产品,对进一步促进大宗淡水鱼的深加工与鱼制品的开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脱腥处理和油炸处理对汤汁感官品质的影响,建立了原料预处理工艺:使用1.0%酵母脱腥液,浸泡鱼块1.0h,可获得较好的脱腥效果;鱼块经过170-190oC、油炸25-30s制得的鱼汤感官品质得分显著高于不经油炸处理的鱼汤,接近堂食鱼汤。以氨基酸态氮、胶原蛋白、粗蛋白、固形物等为指标研究了熬煮工艺对鱼汤营养风味影响,并利用SDS-PAGE对蛋白组成进行分析,优化熬煮工艺。结果表明:当熬煮时间达到2.5h后,鱼肉中的大部分水溶性蛋白和部分盐溶性蛋白溶出,胶原蛋白和氨基酸态氮的溶出趋于平衡;当水鱼质量比3.5:1-4.0:1之间,熬煮时间2.5h左右,鱼汤中固形物浓度较高且固形物总含量相对适宜;采用胶体磨均浆处理鱼渣替代传统的多级熬煮工艺,可有效提高原料利用率。通过研究固形物含量对浓缩鱼汤稳定性的影响,并测定产品杀菌过程中的传热曲线,确定最佳杀菌工艺。结果表明:当固形物含量达到50%时,鱼汤在杀菌过程中可保持体系稳定;采用121oC/(5.5-5-5.5)min杀菌工艺,F值约为7.8,保温实验无胀袋,同时产品感官品质良好。研究了干燥方式和工艺条件对鱼汤粉品质的影响,确定鱼汤干燥工艺,并对鱼汤粉货架期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鱼汤不宜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喷雾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料浓度20%-25%,进风温度170-180oC,进料速度为25-30mL/min,制得鱼汤粉与调味料一起混合造粒可获得良好的速溶性;以酸价为评估指标,预测产品常温下可贮藏121d。通过测定产品的基本成分、总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组成、GMP和IMP含量、挥发性风味成分以及感官评价,对浓缩鱼汤和鱼汤粉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鱼汤粉和浓缩鱼汤营养丰富,其复水所得汤汁与新鲜鱼汤的氨基酸组成比例接近,三种鱼汤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均以甘氨酸和组氨酸为主要呈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总含量接近,表明两种产品均能较好保持新鲜鱼汤的营养性能和风味;三种鱼汤中IMP含量均高于GMP,加工过程核苷酸有不同程度下降;新鲜鱼汤挥发性风味物质以醛类、醇类、酮类化合物为主要组成部分。浓缩鱼汤复水物出现了吡啶、呋喃类挥发性风味物质,复水鱼汤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由烃类、醛类、脂类和醇类化合物组成,主要为脂香类风味物质;感官评定三种汤汁总体得分无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对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能耗高,污染大,如何降低能耗,实现节能减排、增效,是机械工业面临的课题。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热处理技术的节能潜力巨大,挖掘材料的性能潜力,加强热处理节
<正>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的专门班会,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班委会组织,针对班上的某一倾向性问题,全班同学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活动而召开的班级会议。它既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作者对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采用简约建构策略,对课堂教学各个方面进行优化组合,实现打造优质高效的英语课堂的追求目标。
为减轻红水河桥巩水电站工程建设对库区涉及河段鱼类资源带来的不利影响,文章通过对增殖放流站工艺及建筑物设计的详细阐述,以期对其他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设计提供参考。
文章以建设班级文化为切入点,提出"学困生"转化策略,即上好新学期的第一课,当学生喜欢的科任教师;教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班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倡爱劳
李叔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家、书法家与教育家。他的学堂乐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艺术特色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彰显了浓厚的民族特色;二是具有简洁
我国现行的退休政策是男女区别对待的,但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男女平等,要求男女同工同酬,而实行男女同龄退休正是平等原则的基本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同龄退休的可行性,提出了解决
影片《黑天鹅》(Black Swan)是2010年度上映的一部较为成功的心理惊悚影片,《黑天鹅》运用了大量隐喻手法来叙事,其强大的隐喻意象足以生发出多重阐释体系。多重隐喻之间的相
核主泵屏蔽电机是核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的运行对核岛一次回路系统来说非常重要。针对核主泵屏蔽电机内发热与冷却的复杂性以及核主泵屏蔽电机工作在高温高压条件
我国史诗《江格尔》的研究在20世纪起步虽晚,但发展快,成绩突出,已形成了《江格尔》学。本文拟对《江格尔》的艺术特色研究、文化学研究、比较研究等成果进行收集归纳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