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9年以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从3.8%提升到22.7%而备受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但是,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器件商业化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其中,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存在热降解、光降解和温度不稳定性,会导致电池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PCE)衰减。相对于此,全无机的钙钛矿材料,由于取代了易挥发的有机阳离子,热稳定性、光稳定性都有很大改善,有望成为继有机-无机杂化的钙钛矿材料后,更加利于工业生产的太阳电池的光活性层。对于电池而言,其核心是制备光活性层,即制备高质量的无机钙钛矿薄膜是制作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关键。常见的作为无机PSCs光活性层的铯铅卤材料,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其中立方相CsPbI3具有合适的带隙(1.7eV),吸收边在730 nm附近,是无机PSCs光活性层的首选材料。但是,它在室温下很难形成稳定的CsPbI3立方相。因此,制备高质量和稳定性好的全无机钙钛矿薄膜,仍需对一些基础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究。总之,寻找简单有效的薄膜制备方法和优化器件结构对全无机太阳能电池的探究研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本论文中,针对全无机的CsPbBr3-xIx薄膜制备和CsPbBr3-xIx太阳能器件的制作及其性能优化进行了系列的探究。首先,采用传统一步旋涂法和反溶剂诱导结晶法,系统的探究了制备工艺对CsPbBr3-xIx薄膜的表面覆盖率、形貌、结晶性和光的吸收性等方面的影响,制备出高质量的CsPbBr3-xIx薄膜。另外,研究了反溶剂处理对无机PSC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反溶剂处理的全无机PSC的效率从之前的4.51%增加到8.60%。其次,通过光学带隙调控,获得电池的最佳光吸收层材料为CsPbBrI2。在此基础上,选用低温制备的SnO2取代高温锻烧的Ti02调控了电荷传输层的能带,优化电子传输层的制备工艺和提高了器件性能,获得了 11.21%的电池效率。最后,为了降低电池的制作成本和增加器件的稳定性,选用碳电极取代昂贵的Spiro-OMeTAD和金电极,对碳电极CsPbBrI2太阳能电池进行了详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