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指征(CK5/6)在中医各证型中的表达情况及在证型间的差异性,为三阴性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有完整病历资料、经病理证实为三阴性乳腺癌的3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疗效标准》将乳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正虚毒炽证三组证型,对各种临床病理学指标在中医各证型中的表达情况及在证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对照,采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符合纳入标准的三阴性乳腺癌共41例,占同期乳腺癌病例(328例)12.5%,根据排除标准排除11例,共30例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为51.0岁,最大年龄72.0岁,最小年龄29.0岁,中位年龄49.6岁;绝经前患者18例(60.0%),绝经后患者12例(40.0%);肿块大小以T2为主,组织学分级以Ⅱ级为主,病理分期以Ⅱ、Ⅲ期为主,其组织学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P53、Ki67及CK5/6多阳性表达。2、中医辨证分型以肝郁痰凝证为主(肝郁痰凝证70.0%、冲任失调证23.3%、正虚毒炽证6.7%),三组证型在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P53、Ki67及CK5/6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痰凝证组与正虚毒炽证组在月经状态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痰凝证组与冲任失调证组在月经状态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痰凝证组患者多为未绝经患者,而冲任失调证组和正虚毒炽证组患者多为已绝经患者;肝郁痰凝证组与正虚毒炽证组在淋巴结状态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痰凝证患者淋巴结状态N3少见(仅占4.8%),正虚毒炽证患者淋巴结状态均为N3(占100.0%),提示正虚毒炽证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比肝郁痰凝证患者高。3、三组证型在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P53及Ki67与三阴性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状态与肝郁痰凝证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状态与肝郁痰凝证呈正相关(相关系数2.416),提示越是绝经前的TNBC患者,辨证分型为肝郁痰凝证的比率越大;淋巴结状态与正虚毒炽证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状态与正虚毒炽证呈负相关(相关系数-1.754),提示淋巴结状态越好,辨证分型为正虚毒炽证的比率越小,而淋巴结状态越差,辨证分型为正虚毒炽证的比率越大。4、三阴性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CK5/6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06),肝郁痰凝证患者CK5/6表达多处于阴性和弱阳性表达(占78.9%),正虚毒炽证患者多处于阳性和强阳性(占100%)。肝郁痰凝证与正虚毒炽证在CK5/6表达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正虚毒炽证患者CK5/6无阴性表达,肝郁痰凝证患者CK5/6无强阳性表达。CK5/6与正虚毒炽证呈正相关,相关系数19.270,提示CK5/6的表达越好,辨证分型为正虚毒炽证的比率越大。结论:三阴性乳腺癌的中医证型在绝经前以为肝郁痰凝证为主,在绝经后以冲任失调证和正虚毒炽证为主,正虚毒炽证淋巴结转移率比率高于其他证型,正虚毒炽证CK5/6表达高于其他证型。月经状态、淋巴结状态及CK5/6表达可以分别作为肝郁痰凝证和正虚毒炽证辨证的客观化指标,其他指标能否作为TNBC中医客观化的依据还需要进一步前瞻性、大样本研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