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风险决策研究范式往往考察被试对二择一选项的(事件1和事件2)抉择过程。而事实上对可能的选项(事件l和事件2)无需必择其一,可以选择接受或者放弃两种决策倾向。前者属于择优决策,后者可称为“接受或放弃”式决策。择优决策与“接受或放弃”决策是不同性质的决策,因此它们之间的决策过程的神经机制可能存在不同。本文运用时间高分辨率ERP技术探索有无外在线索下人们在风险情境中的“接受或者放弃”式决策的脑神经机制。 研究一:考察“接受或放弃”决策倾向的作用机制,研究二:考察“输或赢”决策评价的作用机制。本文章分别对研究一和研究二,同一实验过程的不同阶段分为四个小实验:实验1有线索提示下风险水平对决策倾向的作用机制;实验2无线索提示下风险水平对决策倾向的作用机制;实验3有线索提示下风险水平对决策评价的作用机制;实验4无线索提示下风险水平对决策评价的作用机制。实验目的考察有无线索提示下风险水平对决策过程中与决策倾向有关的N1、P1成分和决策评价有关的FRN、N1、P3成分下的平均波幅差异。 结果显示,与决策倾向相关的成分N1、P1,是线索有效性的指标,同时与非空间注意指向有关。根据实验1和实验2中N1、P1波幅在有线索提示条件下风险水平对决策倾向作用间的主效应差异最显著,在无线索提示下不显著。其主要激活的脑区有额区、中央区、颞区、枕区部位。与决策评价有关的FRN、N1、P3成分波幅在无线索各条件下的主效应均显著,在有条件下不显著。说明FRN、N1、P3成分与内在的线索、概率、决策评价反馈、注意、记忆等因素有关。主要激活的脑区有额叶、中央区和顶区,其决策评价间的冲突机制显著,与外在线索效应之间没有关系,说明FRN、N1、P3属于心理内源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