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小学骨干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优秀,但能否发挥影响团队、推动小学发展的作用,取决于他们的领导力水平。因此,切实提高乡村小学骨干教师的领导力,是提高乡村教师队伍水平、改进乡村小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可行路径。在本研究中,乡村小学骨干教师领导力是指乡村小学骨干教师在其工作群体活动中,通过主动的自身发展而带动同伴发展,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所具有的培育合作文化、改善教育教学活动、运用评估与数据、获取并开展研究、推动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促进专业学习和专业倡导方面的能力。它具有自发性、可塑性、综合性及分散性的特点。本研究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基于美国教师领导力模型标准(TLMS)编制了问卷,依托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对S市165名乡村小学骨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10位教师进行了重点访谈。对研究结果运用SPSS进行描述性分析显示S市乡村小学骨干教师领导力各维度总平均值为3.826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是培育合作文化、推动与家庭社区合作、改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专业学习、获取并开展研究、专业倡导力、运用评估和数据。对骨干教师个体因素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得出结论:S市乡村小学骨干教师领导力在性别、教龄、学历、职务、个性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职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骨干教师领导力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术研究无暇顾及;现代信息技术素养薄弱;教师协作反思不足;收集分析数据能力欠缺;受限于岗位视域;内向及无职务教师领导力有待提升。结合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分析表明影响S市教师领导力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其一是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素养因素和教师的领导素养因素;其二是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组织文化因素、校长的赋权程度因素、教育主管部门因素及教师的社会地位因素。基于集合影响力理论、分布式领导理论及道德领导理论,本文提出集合教师、学校、教育部门及社会等多方主体力量,共同促进S市小学骨干教师领导力提升的对策:从教师层面,提出通过教师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领导素养来充盈教师领导力;从学校层面,提出通过学校创造条件,积极培育学习共同体及校长赋权骨干教师来发挥教师领导力;从教育部门层面,提出通过教育部门助力,制定领导力培育相关政策、开展教师领导教育及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来保障教师的领导力;从社会层面,提出通过完善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及营造“尊师重教”文化氛围来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支持教师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