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卵索线虫寄生对棉铃虫血细胞包囊作用的影响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y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血细胞具有高效包囊入侵物的能力,但许多寄生蜂或寄生线虫能以不同的方式避免宿主昆虫的包囊作用。目前人们对于寄生蜂和斯氏线虫避免宿主昆虫包囊作用的机理已研究的较为清楚,而对于索科线虫这类昆虫寄生虫避免宿主昆虫包囊作用机理的研究还很少。在本项研究中,建立了中华卵索线虫/棉铃虫寄生体系,通过注射Sephadex A-25凝胶珠的方法研究了中华卵索线虫寄生对棉铃虫血细胞包囊能力的影响。由于包囊是一种细胞免疫反应,血细胞的数量将直接影响到包囊过程能否正常进行,因此我们也研究了线虫寄生对宿主血细胞数(包括血细胞总数、浆细胞数、粒细胞数、珠细胞数)的影响。浆细胞是参与包囊的最主要的细胞,它的延展功能以及相关的细胞骨架的功能是包囊形成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们也研究了线虫寄生对浆细胞延展和浆细胞骨架的影响。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中华卵索线虫寄生显著抑制了棉铃虫的包囊能力。线虫寄生后,反映包囊能力的包囊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在48h达显著(P≤0.05),24h,72h,96h达到极显著(P≤0.01)。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感染组包囊指数不断下降,在96h仅为对照组的一半。 2)中华卵索线虫显著提高了血细胞总数和浆细胞数。在寄生后的所有时间点,寄生组的血细胞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24h~72h,寄生组的血细胞总数呈上升的趋势并在72h达最大值;72h之后,呈下降趋势并在144h达到最低。浆细胞的数量在寄生后的所有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粒细胞在寄生后72h显著高于对照。珠细胞数在24h显著高于对照。 3)中华卵索线虫寄生对浆细胞的延展率影响不显著,但浆细胞的延展形态出现异常。在感染后120h、144h浆细胞中出现大量排列整齐的圆形颗粒,但这种颗粒的本质还不清楚。 4)浆细胞骨架出现异常。感染24h、48h,浆细胞骨架出现环形点状结构,在144h浆细胞骨架出现大量空泡样结构,在相差镜下也存在相同的结构。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初步揭示了中华卵索线虫避免棉铃虫包囊作用的机理:中华卵索线虫主动抑制棉铃虫的包囊作用;抑制的方式可能是通过破坏宿主血细胞的细胞骨架,从而降低血细胞的延展能力及形成包囊的能力。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皮燕麦(A sativa L.)和裸燕麦(A nuda L.)为材料,以幼胚为外植体,研究胚龄、基因型、供试培养基和4℃低温预处理时间对燕麦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针对皮燕麦和裸燕麦初
目的:重金属铬污染已经成为职业接触人群肺癌的主要诱因,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由铬污染引起的非职业人群肺癌的比例也逐年在增加。探究铬污染致肺癌的机制迫在眉睫。HnRNP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呈现不同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导致血吸虫独特的代谢和发育过程及显著的生物学
背景和目的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Mtb)是已经发现的最为重要的传染性病原体之一。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死灰复燃及多种耐药菌株的流行是控制结核病的重要策略之一。业已肯定,结核结节是结核病最基本、最重要的病理特征。早期结核结节主要由纤维母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的肉芽组成,随着炎症反应的进展,逐渐被巨噬细胞转化而来的类上皮细胞(EC)、EC融合或核分裂形成的郎罕氏细胞所替代。有文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