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PS法制备多孔C/TiO2纳米复合薄膜及太阳能选择吸收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q516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开发新能源利用技术成为世界各国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突破口,而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中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薄膜的制备和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在较为全面的分析了国内外选择吸收膜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次利用湿化学框架内的光聚合诱导相分离方法在铜基板上一步制备出具有高太阳能吸收率(α>0.95)和低热发射率(ε<0.1)的多孔C/TiO2复合薄膜。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前驱体中硝酸、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以及光聚合单体PETA的浓度对多孔C/TiO2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及光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各自在薄膜制备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了最优的薄膜制备工艺参数。  结果表明:(1)硝酸通过影响钛酸四丁酯水解缩聚速度和光聚合反应来调控复合薄膜表面形貌,最终对薄膜的光学性能产生影响。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复合薄膜多孔结构中大孔的平均孔径尺寸、碳含量和薄膜厚度也随之减小,从而导致薄膜选择吸收性能的优化。当硝酸摩尔比为0.4时,单层厚度为300nm的多孔C/TiO2复合薄膜的最优吸收率和发射率分别为0.948和0.12,最佳的光热转换效率η为0.828。值得注意的是,薄膜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500℃)。  (2)PVP在体系中作为溶胶修饰剂,能够调节大孔平均孔径尺寸、碳含量和薄膜厚度,但会抑制复合薄膜中碳的有序度。HRTEM结果显示颗粒尺寸约为1.1nm的石墨晶镶嵌在以无定形碳和非晶二氧化钛氧化物为骨架的三维连通的大孔结构中,并且从SEM结果可以看到随着PVP浓度的减小,复合薄膜的平均孔径尺寸和薄膜厚度均逐渐减小。不同PVP浓度下制备的单层膜表现出较高的太阳光吸收率(α=0.928-0.959)和较低的热发射率(ε=0.074-0.105)。当PVP浓度为4wt%时,单层膜的光谱选择吸收性能最优,最佳的光热转换效率η为0.864。  (3)PETA作为体系中的光反应单体,能够直接影响光聚合反应所形成高聚物的相对分子量。HRTEM结果表明残留的二氧化钛在多孔C/TiO2纳米复合薄膜中均匀分布,不存在二氧化钛富相,并且从SEM结果可以看到随着PETA浓度的增加,复合薄膜中大孔的平均孔径尺寸和薄膜厚度均逐渐增大。不同PETA浓度下制备的单层膜均表现出较高的太阳光吸收率(α=0.954-0.965)和较低的热发射率(ε=0.06-0.12)。最优的太阳光热转换效率是0.845-0.894,对应的PETA摩尔比为0.3-0.9。  利用最优前驱体组分配比制备的兼具优异光谱选择吸收性能和良好环境耐受性的多孔C/TiO2复合薄膜几乎满足工业需求且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1 电梯轿厢二次装修存在问题的两个案例rn(1)案例1.某单位一台电梯,额定载重量为1000kg,额定速度为 1.6m/s ,已经运行十多年了.最近电梯轿内满员重载上行时,启动运行后出现急
期刊
建造于早期的多层住宅,大多未配置电梯,已经难以满足居民对生活品质的需求.2019年旧楼加装电梯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且从2018年的“鼓励加装电梯”改为“支持加装电梯”
期刊
本文通过研究薄膜界面和BST(Ba_(1-x)Sr_xTiO_3)膜层两个方面的因素(如:界面过渡层的厚度、介电系数和电导,BST膜层的厚度、晶粒尺寸、晶界构型和择优耿向等),来寻找可以提高和优化BST薄膜非线性的途径,并开展了高可调率BST非线性薄膜的制备实验。完成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采用三层介质电容器模型,对各层介质中不同时刻的电场分布情况,进行了求解和模拟。发现当频率较高时,界面过渡层
当前我国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危害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对于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的测试评价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控制商品混凝土收缩开裂的措施等方面
学位
聚酰亚胺(PI)是一种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优良的力学性能及电性能,主要应用于电气绝缘和微电子工业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聚酰亚胺薄膜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国学者针对聚酰亚胺改性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以聚酰亚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居多,但对杂化材料的力学性能、电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结论各不相同,理论分析不够深入。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将二氧化硅与聚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