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中文体深隐原因探究——以托尔金的魔戒为例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5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遍认为文学文体学与文学翻译密切关联,但大多数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并未真正将两者结合,以提升翻译实效。译者经常采用的所谓文体学的翻译方法也无非是其本人对文学作品中文体特征的直观感知,而缺乏一套可指导翻译实践、可实际操作、更加客观的文学文体学翻译方法。就文学作品而言,文体特征很大程度体现在作者身上。对于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译者来说,恰当地处理文学作品中的文体特征关系到翻译成效。   本文重点讨论文学作品风格的识别。本文研究对象为文学作品的文体,根据现代文学文体学理论,探讨文学创作中如何考察作者的思想和原文的风格问题,为文学文本翻译做前期准备。为了更科学地指导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质量,本文运用童庆炳的文体系统理论,层层深入分析文体产生的深隐原因,对作者文体风格进行深入探究,以便在翻译作品中更本质地反映出文学原著的精神原貌。本文用系统论的层面观点来把握文体,把文体的各因素挖掘并展现出来,并确定每种因素在整个文体形成系统中的地位,并通过探究托尔金<魔戒》的文体,进一步论证文体深隐原因在文学翻译中的主要作用。   本文运用的理论框架是童庆炳的文体的深隐原因。童庆炳的文体理论是通过总结、吸收、借鉴中西方文体理论发展而来。他把文体看成一个系统,深入分析影响作者文体的深隐原因,并总结出对作者文体产生重大影响的九大因素:时代精神、民族特征、阶级倾向、文学传统、文化传统、生活经历、性格特征、先天资禀以及审美素质。他认为文体深隐原因在不同程度上给作家的文体留下烙印。识别文体要考察文体深隐原因对作家产生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魔戒》这部风靡全球的作品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考察影响其作家托尔金的文体因素,来探讨《魔戒》的文体风格。作者对托尔金传记、生平等材料进行分析,深入细致分析影响文体深隐原因的各个因素在《魔戒》的文体中留下怎样的印记,并以此来指导翻译实践。   根据童庆炳的文体深隐原因理论,借助《魔戒》为案例分析,我们得到以下启示:   首先,考察作品文体是文学翻译的必经阶段。文体深隐原因的各个因素对作家的文体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翻译一部文学作品前,对其文体的各个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有助于识别对该作品的文体风格,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原文的文体,使译文不偏离原文的精神。   其次,文体的各个因素对作家的影响各不相同,对一部文学作品的风格考察必然要先对其作家的生平、传记进行研究。确定各个因素对该作家的文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并确定其文体风格,以便在译文中选择合适的译语真实地反映出原文风格。   总而言之,本文通过的对文学文体学中的一个视角--文体深隐原因的探究,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作者文体的各因素,给文学翻译提供了一个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方法。文学翻译要还原出原文的精神实质,就必然要考察影响作者文体风格的深隐原因。
其他文献
英国牙买加裔作家扎迪·史密斯,自二十多岁时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后便获得了广泛关注和荣誉。在第三部作品《论美》中,她展现了其创作才能。  在解读《论美》时,国内外研究者或
研究背景:读者反应理论是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以人的接受实践为依据的独立自足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任何文学本文都具有未定性,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不同语言国家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学英语新四级测试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对衡量和提高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群体的英语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
学位
战争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美国战争小说之父斯蒂芬·克莱思的《红色英勇勋章》,到厄内斯特·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再至梯姆·奥布莱恩的《林中之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