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和漫灌施肥栽培体系下设施番茄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评价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fly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设施菜地氮素投入量远超作物需求量,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土壤质量退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传统大水漫灌可能是导致过量施肥的根本原因,基于传统灌溉基础上的氮素调控,未能大幅度降低设施菜地氮素投入量,仍然存在氮素淋洗损失的风险。滴灌施肥作为一项将施肥与灌溉相结合的灌溉施肥技术,可以从数量和时间上精确控制施肥量和灌溉量,已在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然而,由于我国蔬菜养分需求规律等基础资料的不完善,对灌溉施肥制度的研究重视不足,滴灌施肥措施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尚未普及。为此,本研究以山东寿光一年两季设施番茄种植体系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传统漫灌施肥和滴灌施肥两种栽培管理体系下,不同生长季番茄产量、产量年际变异、水氮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和经济效益,旨在为实现设施蔬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于2008-2013年,在山东寿光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示范基地,布置了包括二个主处理(滴灌施肥,传统漫灌施肥)和三个副处理(不添加秸秆、添加C3植物小麦秸秆、添加C4植物玉米秸秆)的长期定位试验。通过测定番茄产量、氮素表观平衡、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和淋洗量、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及其自然丰度等指标,评价两种栽培体系的生产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与传统漫灌施肥体系相比,滴灌施肥体系减少了78%氮肥和46%水分投入量,增加了6%的番茄产量;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增加了22%的经济效益。滴灌施肥体系显著提高了番茄的总果数,密度的增加是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此外,添加秸秆有利于番茄产量的增加。2)秋冬季,滴灌施肥体系显著增加0-50cm土层新生根根长密度,且产量年际间变异显著低于传统漫灌施肥体系;冬春季,两种栽培体系间新生根根长密度和产量年际间变异差异均不显著。相对而言,滴灌施肥体系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产体系。3)传统漫灌施肥体系平均每季氮素表观损失高达398kg N/ha,而滴灌施肥体系仅为70kg N/ha;0-90cm土层,平均每季硝态氮残留量传统漫灌施肥体系高达819kg N/ha,而滴灌施肥体系仅为412kgN/ha。4)传统漫灌施肥体系平均每季硝态氮淋洗量为240kg N/ha;滴灌施肥体系仅为17kg N/ha,显著低于传统漫灌施肥体系。传统漫灌施肥体系每次灌溉后1-2天,是硝态氮淋洗发生的主要时期,过量灌溉是导致过量施肥的根本原因。两栽培体系下,添加秸秆有利于降低了氮素淋洗。5)两种栽培体系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添加秸秆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添加秸秆显著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体系间土壤呼吸累积排放量差异不显著。
其他文献
砂岩储层压实过程中孔隙度的变化规律,是成岩数值模拟与储层质量预测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对前人提出的孔隙度表征参数与压实强度表征参数进行分析、甄别,对压实过程中孔
本论文的研究是山羊绒及羊毛、绵羊绒等毛绒类纤维已采集的图像,从纤维鳞片厚度角度出发对识别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以更好的提取毛绒类纤维的识别特征。在试验过程中主要研究了
<正>源于教材的高考试题对备考复习具有导向功能,为此研究高考试题,发挥高考试题潜在的应用价值,创新、高效、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考复习教学非常重要。高考《2017年普通高等学
本课题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的表面刻蚀作用和低温PET织物在氧气下经等离子处理后同时生成过氧化物,然后接枝丙烯酸。讨论了合成条件,诸如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等离子体放电功率,单
本研究于广西某猪场采集疑似感染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的腹泻仔猪小肠及其内容物进行病毒分离,并通过细胞病变(CPE)、RT-PCR、间接免疫荧光(IFA)和全基
随着中国服装贸易的迅速发展,对相关缝制设备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机型专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国内专用缝制设备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高速电子套结机,不仅价格贵、性能低下
为了提高淀粉浆料的使用性能,扩大淀粉浆料的应用范围,本论文使用化学方法对淀粉进行了变性处理。以丙烯腈和丙烯酰胺为醚化剂,通过改变醚化剂对淀粉的投料比,制备两种具有不
输电线路参数对电力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平行输电线路耦合情况复杂,待测参数众多,其分布参数的求解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重要问题。本文对现有测量理论和测量方法进行了分
企业环境审计是推进环境保护的有力工具,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关于企业环境审计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文章着重分析了我国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的发展及优势,分析了阻碍注
近年来,在回归大自然的时尚影响下,双宫丝及其制品在国际市场上逐渐走俏。然而,由于双宫丝缫丝技术长期以来比较落后,存在着双宫丝特征不明显,自动化程度低、缫丝损耗大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