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就诊我院眼科门诊青少年近视患者240例。根据年龄分:7-12岁组和13-18岁组,每一年龄组根据屈光度高低分:低度近视组(-1.00D~-3.00D)和中度近视组(-3.25D~-6.00D)。同年龄组同屈光度组再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同一品牌的角膜塑形镜矫正,对照组给予同一品牌框架眼镜矫正。观察实验组戴镜前与戴镜1年后角膜上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及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的变化。观察实验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天、1周、1月、3月、6月、1年后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的变化;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戴镜前与戴镜后一年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变化。 结果:实验组(1)角膜情况:未发现由于角膜感染导致混浊、溃疡、穿孔及白斑等严重并发症;(2)裸眼视力:戴镜后均较戴镜前上升(P<0.05),1周后趋于稳定;(3)屈光度:戴镜后均较戴镜前降低(P<0.05),1周后趋于稳定;(4)角膜曲率:戴镜后均较戴镜前降低(P<0.05),1周后趋于稳定;(5)角膜内皮细胞:戴镜前与戴镜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TBUT:戴镜前与戴镜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Schirmer:戴镜前与戴镜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屈光度:戴镜前与戴镜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眼轴:戴镜前与戴镜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屈光度:戴镜前与戴镜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眼轴:戴镜前与戴镜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1)屈光度变化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眼轴长度变化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通过科学验配,配戴高透氧材料角膜塑形镜能有效延缓近视进展控制眼轴增长,不同年龄段低、中度近视患者有同样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上可加以宣传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