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岭谷区南段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多样性比较研究

来源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_sxw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我国西南、以纵向山系和深切河谷为主要地貌特征的纵向岭谷区具有明显的“通道一阻隔”效应,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分布和分化中心,是反映和揭示地球演化重大事件的关键区域。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与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同处于纵向岭谷区内,在地理位置上高黎贡山保护区南段偏西一个经度,同时偏北一个纬度。高黎贡山保护区南段最高海拔3150m,比澜沧江保护区最高海拔3429.6m低近300m。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两区域均为面积最大、保存完好、类型多样的主体部分。在高黎贡山保护区南段分布于海拔(2200~)2300~2800m,在澜沧江保护区分布于海拔2500~3200m之间。两区域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区系成分、物种组成、群落多样性的特征均与两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分布的海拔差异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分别设于两区域的各14块总面积为1.01hm<2>的样地数据统计,高黎贡山保护区南段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维管植物种类更加丰富。两区域种子植物主要组成科属十分相似,表明了两区域间区系中高级分类阶元联系与共性。但高黎贡山保护区南段科和属的分化程度更大,这与两区域经历的地质历史及深切的怒江峡谷可能对两区域物种交流产生的影响有关。两区域裸子植物物种组成完全相同,表明两区域植物区系具有相似的古老起源。 两区域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均可分为硬斗石栎林(Form. Lithocarpushancei)和多变石栎林(Form. Lithocarpus varioIosus)两个群系。高黎贡山群系之下的群丛类型更加多样,各群丛分布范围更加局限。相比之下,澜沧江的群丛类型少而清晰且分布范围较大。 区系分析表明,两区域科级水平上均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且澜沧江保护区的热带性质稍强于高黎贡山保护区南段。属级水平上,两区域均具有由热带到温带过渡的性质,且高黎贡山保护区南段与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联系更加紧密。种级水平上,高黎贡山保护区南段东亚分布种的比例明显高于澜沧江保护区。两区域科、属、种级Sorenson相似性指数分别为80.9%、55.2%和26.1%,表明两区域在科级、属级水平上亲缘关系很近,而在种级水平上有较大的区域分异。 高黎贡山保护区南段中国特有种比例不及澜沧江保护区高,但地区特有种比例高于澜沧江保护区。两区域中国特有种分布类型分析表明,纵向延伸的高黎贡山山脉与深切的怒江峡谷在物种的南北交流上起着重要的“通道”作用,但对物种东西方向的扩散和传播产生地理“阻隔”效应。 两区域低存在度的种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高存在度的种所占比例,且高黎贡山保护区南段低存在度的种所占比例更高,表明高黎贡山保护区南段物种组成更加多样,水平分布更不均匀,分布区域更加局限。对在两区域存在度均较大的同属内不同种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表明,高黎贡山保护区南段包含更多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 物种组成比较表明,两区域各层次优势科属组成十分相似,但高黎贡山保护区南段各层物种更加丰富。群落结构上,两区域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澜沧江保护区林下竹子层片发达,在各片区、各海拔段均可见到且各竹种在海拔上的地理替代关系明显,而高黎贡山保护区南段竹类只分布在一定范围内,且存在两个竹种分布在同一区域内的现象。 两区域生活型谱均以高位芽植物为主,澜沧江保护区高位芽植物所占比例更高,与其纬度更加偏南的地理位置相应。在叶片特征上,澜沧江保护区叶更小、叶质更厚、全缘叶及尾尖叶更多,充分反映出澜沧江保护区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湿润温凉的气候特点。 高黎贡山保护区南段与澜沧江邦东大雪山物种多样性比较表明,高黎贡山保护区南段硬斗石栎林、多变石栎林各层物种多样性均高于邦东大雪山。两地共有群丛类型多变石栎.云南铁杉群丛物种组成十分相似,但高黎贡山保护区南段物种更加丰富。两地共有海拔段物种多样性比较表明,邦东大雪山热量条件更好,而高黎贡山保护区南段水分条件似乎更加优越,与两地所处纬度及地理位置相应。 两地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除受到海拔这一主导因素的影响外,还与小地形差异及林窗的存在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主要受热量影响,同时也与群落在植被垂直带谱的相对位置有一定关系。影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因素较为复杂,既与乔木层物种数量有关,又与人为干扰及群落性质有关。草本层分布格局除受海拔影响外,还受小地形及灌木层盖度的影响。
其他文献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侧重于课堂教学中进行话题设计的这一新课题,分别从话题的概念、特征、类型、设计原则以及基本策略等几个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成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同时,旨在深入理解新课标理念,整合教学资源,探寻更好话题设计的策略与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课堂更加高效。本文尽量以现象为依据,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基点,尽量做到行文的有理有据。  关键词:话题 筛选
教学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要讲究提问的方式技巧,通过有效的提问,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教学反馈信息,并使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和作者的用心,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思维发展,学会质疑问难,形成独特个性。而讲究方法,讲究技巧显得尤其重要。  一、把握时机  课堂提问选择
期刊
在我国基础教育过程中推广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读写能力的培养,对听和说的训练则相对欠缺.根据小学中
期刊
杨树在我国分布广泛,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繁殖容易,并且其基因组小,在传统和分子操作上要比大多数树种简单,是林木育种研究的模式树种。DREB1C转录因子(Dehydration Responsiv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教授语文知识,还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些现象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开发。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浅谈。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语文思维 培养  一、语文思维的特点  1.交流性:教师在课堂上,针对语文知识精心设疑,使学生对此产生学
摘要:新的语文教学评价目的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评价改革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强调评价标准的多维化,评价内容的开放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 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主体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语文课堂教学已经出现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单一封闭沉闷的课堂正日益被多向开放活泼的课堂所替代,学生的学
初中阶段教材选编了很多文言文的名篇。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内涵丰富,它们是古代文学的精华,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彩。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典籍浩如烟海,它是世界上惟一能够延绵5000年至今也没有中断的优秀文化。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典籍,中华民族特有的文言文,这种将书面语言和口语相分离的表达形式,在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对于十几岁的青少年而言,文言文的学习难度是很大的,其中重要的原
期刊
【文摘】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和技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采用激趣性提问、引导性提问、比较性提问、点拨性提问、发散性提问、诱导性提问开展教学,促进了我所教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所教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改进教法 精心设计 教学质量  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