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结构化融资模式的出现为缓解农村金融市场所面临的资金匹配困难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深入发掘了农业结构化融资模式的理论内涵与特征等,基于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构建了信用风险衡量模型,并以仓单融资模式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这对于系统深入理解农业结构化融资模式以及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为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对该融资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保障农村金融市场稳定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以农业结构化融资模式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深入发掘了该融资模式的内涵、特征、作用与局限等;同时,还分析了该融资模式信用风险的主要内容等。其中,在定性分析过程中,本文主要以金融创新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信用风险理论等为主要理论基础,并借鉴了相关研究成果和对案例的考察内容。结论认为:农业结构化融资具有典型的结构化融资特征,其对降低农村信贷业务中的交易成本有着积极作用,是重要的金融创新。此外,该融资模式的信用风险内容包含着违约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符合现代信用风险含义,但又具备特殊性。本文还进一步构建了信用风险的量化分析模型,以衡量农业结构化贷款的风险。本文以KMV模型为模型理论框架,构建了信用风险衡量理论模型;并以仓单融资模式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一是运用现代信用风险模型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可以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并进一步缓解农村金融市场中的资金匹配难问题;二是农业结构化贷款应该尽量维持在安全阈值水平;三是农业结构化贷款利息水平理应低于传统融资模式下相同跨期的贷款利率水平。本文尝试性的整合了相关研究成果,从多个角度挖掘了农业结构化融资的内涵;并运用现代风险模型方法对其信用风险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开拓了研究视角,加强了研究深度,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与创新性,寄望于为完善农业结构化融资发展模式以及稳固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一点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