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改良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f00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了世界高度关注,另一方面,工业废弃物如城市污泥、粉煤灰等的堆积也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江西某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物淋滤污泥(BS)、硫粉生物淋滤污泥(SBS)、石灰、粉煤灰和石灰-硫粉-生物淋滤污泥(LSBS)等5种以工业废弃物为主要材料的改良剂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和作用机理。  在30℃,含水率为95%的原污泥中加入硫酸亚铁10g/L和氧化亚铁硫杆菌(10%),曝气的条件下,制备生物淋滤污泥BS;利用硫粉曝气酸化原污泥5天后,进行生物淋滤,制备SBS(pH=1.06);用石灰调节硫粉-生物淋滤污泥SBS的pH至5.64,制备石灰-硫粉-淋滤污泥(LSBS)。  土壤毒性浸出实验(TCLP)的结果表明,生物淋滤污泥(BS)和硫粉生物淋滤污泥(SBS)对土壤Cu和Cd有一定的固定效果,但仍不能将土壤中Cu和Cd降低到国际标准值以内。而石灰、粉煤灰和石灰-硫粉-生物淋滤污泥(LSBS)的施加量分别为0.1%、5%和10%时,土壤中Cu和Cd的浸出值均可降低到国际标准以内(由原来的40.34 mg/kg和0.60 mg/kg分别降至为11.15mg/kg、12.11mg/kg、14.60mg/kg和0.47mg/kg、0.14mg/kg、0.17mg/kg)。5种改良剂对土壤中Cu和Cd的固定顺序分别为:LSBS>石灰>粉煤灰>BS>SBS和石灰>粉煤灰>LSBS>BS>SBS。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结果表明,BS、SBS和LSBS等改良剂主要使土壤中交换态Cu和Cd向有机态转移;石灰和粉煤灰主要使土壤中交换态和碳酸态的Cu向有机态和残渣态转移,使交换态的Cd向碳酸态和残渣态转移,BS、SBS、LSBS与石灰、粉煤灰的修复机理存在差异。不同改良剂修复后,土壤蛋白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等3种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也证实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论文选用了5种改良剂,利用土培实验的方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浸出值和形态变化、土壤酶活力的变化以及土壤中营养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明确了以硫粉-生物淋滤污泥和石灰为材料制备的有机-无机改良剂LSBS和粉煤灰可有效地固化土壤重金属,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实现以废治废的环境目标。论文的研究结果为发展实用、安全和经济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的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独特,在环渤海地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上世纪80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长,截止201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7.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速公路的发展极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水体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铜(Cu)、铅(Pb)和镉(Cd)作为常用的重金属元素,被广泛的应用于电镀、冶金、电池、颜料等领域。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
油泥是油田开发及储运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也是制约油田环境质量持续提高的一大难题。随着我国大多数油田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采出油中含水率越来越高,油泥产量将不断增
近年来,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它的许多性能都优于单组分材料,在应用方面更加的广泛。纳米复合材料在填料、催化、光学、生物医药、药物载体和多功能涂层材料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
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中心,高等教育的任务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作者所在院系提出“星·斗”领航计划,着力进行人才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灾害预警服务是基于实时海洋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对未来海洋环境演变做出预测,并且对即将可能发生的海洋灾害做出预警。海洋环境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