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C结构光接收机模拟前端电路的优化设计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v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速率要求越来越高,光通信系统目前已将其应用领域扩展到互连系统中。光接收机作为通信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尽管在混合集成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等问题。因此,将光子器件和电子电路集成在同一衬底的单片光电集成芯片依然是当前的热点和难点。作为限制光接收机性能的关键部分,跨阻放大器(TIA)性能的提升必然是光接收机的研究重点。在众多跨阻放大器结构中,调节型共源共栅(RGC)结构以其优异的带宽特性而得到广泛应用。当今,RGC已发展衍化出多种改进结构,使得跨阻放大器的整体性能得到大大提升。鉴于RGC结构的优异性能,以及潜在的改进空间,本文比较分析了RGC的各种改进技术,并基于改进技术设计了两款光接收机模拟前端电路。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总结如下:1、整理归纳了RGC的各种改进技术,将其划分为四类:辅助放大器改进技术、输入端网络匹配技术、电流增强技术和零极点抵消技术,并对不同改进技术的结构特点和性能优劣做了对比分析。2、基于对比分析结果,采用UMC 0.18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两款RGC跨阻放大器。首先,采用多级共源(CS)级联技术增强辅助放大器的增益,设计了一款高带宽差分交叉耦合RGC跨阻放大器,其中使用并联式有源电感实现最佳频率补偿。其次,采用辅助放大器改进技术和输入端网络匹配技术,设计了一款高增益、低噪声RGC跨阻放大器。为了提升电路的整体性能,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最佳偏置技术,使RGC主放大器和辅助放大器同时工作在最佳状态。3、采用并联式有源电感对传统限幅放大器(LA)进行了完善,并基于所设计的两款RGC跨阻放大器,提出两种光接收机模拟前端电路——基于交叉耦合的全差分光接收机模拟前端电路和基于最佳偏置的单端光接收机模拟前端电路。仿真结果表明,交叉耦合的全差分光接收机模拟前端电路的跨阻增益为81dBΩ,-3 dB带宽为3.7GHz,对应的噪声电流谱密度为38 pA/Hz1/2,眼图结果表明所设计电路可用于5Gb/s传输系统。基于最佳偏置的单端光接收机模拟前端电路的仿真结果表明,光接收机电路的跨阻增益为92dBΩ,-3 dB带宽为3.7GHz,对应的噪声电流谱密度为11.4 pA/Hz1/2,5Gb/s速率的眼图清晰。以上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光接收机电路能够实现5Gb/s通信速率。
其他文献
<正> 吸收过程是常见的化工过程。气液两相充分接触,是改善吸收条件的重要途径。化肥、制减生产中的碳化塔属于吸收设备之一。碳化塔内有强烈的腐蚀介质,既有吸收过程、传热
工资收入分配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工资分配取得重大成就,既有弥足珍贵的经验,也经历过曲折和反复。本文以70年来我国工资分配的理论和制度体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上多个国家都已经迈入了信息化时代,在如今的社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子信息产品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这些信息技术的应
随着网络和虚拟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防作为唯一播控监测手段的时代已经结束,借助IP流监测系统我们可以用更少的人力保利保量完成更多的上星任务。本文通过简单介绍现有IP流监
相比于高铁带来的时空收敛及区域重构效应研究,高铁站区空间结构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比较滞后,与我国高铁发展的速度严重不匹配。在此背景下,回顾、梳理典型高铁国家站区空
中波广播发射机如哈里斯DX100或哈广DAM50kW的电源供电分为高压部分和低压部分。其中高压部分又称为射频放大器电源,作用是为各功率放大器提供工作电压,是整机实现功率放大的
“九五”期间塑料制品工业发展前景展望刘建军(西安交通大学710049)多年来,我国塑料制品工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飞速发展,到目前,已有乡镇以上的生产企业17000多家,从业人员170万人,此外还有很多个体
收入差距近年来呈现扩大化的趋势。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主导建立的风险分散与共担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其运行结果客观上会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功用。本文从筹资环节、给付环节、
期刊
<正> 目前全世界年产塑料1亿 t,产业及城市废弃塑料量很大,一般处理方式为掩埋、焚烧、再生及向环境中扩散。日本70%以上是烧掉。欧美主要是掩埋,如美国为85%,前西德为75%。废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