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图像化视觉转向——视觉文化语境下的阐述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6857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是以美国经济模式为起源的全球性社会文化。在这一场以“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演进中,随着电影、电视、多媒体、网络等电子大众传媒的革新和普及,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图像、影像”为中心的视觉文化转变。视觉文化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图像叙事逐渐成为这个时代最直接、最直观的信息传播方式和表达方式,后工业时代的消费社会、大众的审美泛化、技术性媒介的革命不仅加快了其转变的速度,也更拓展了其影响的广度。这种转变使得我们的生活被“图像、视觉模拟、幻想、拷贝、再现”包围,视觉冲击力等概念不仅在影视和广告等视觉领域被频频强调,甚至在音乐、文学等非视觉艺术中也被特别关注,至于形象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各个领域,视觉的吸引力和快感都被无以复加地凸现出来。图像的生产和传播深刻地影响了当代社会的商业运作、艺术创造、文化传承和美学评论等诸多方面,并促进视觉文化越来越多地广泛涉及哲学、美学、社会学、文艺学、传播学等领域,对于具有美学和社会学意义的建筑来讲,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到这股旋涡之中,建筑受此影响开始呈现出“图像化”视觉转向。建筑创作成为了一种图像复制和拼贴的简单机械操作过程,满足于对一些图解式的时尚复制和拼贴,而对建筑自身所具有的人文意义和社会学思考却浅尝辄止,甚至不再思考,对建筑的关注停留在其感性形象和非本体意义的层面上,建筑似乎只滞留在了“图像”上,成为图像的视觉载体、人们感官娱乐的对象和可消费的视觉体验。   本文从解读当下文化由“文字”为中心向以“图像”为主导的现象转向开始,运用跨学科的分析方式,在多个学科层面展开理论阐述。对“视觉文化”的“图像叙事”作了概括性的剖析,然后,从建筑所具有的社会性和建筑自身的视觉特征分析“视觉文化”介入建筑的原因。由因索果,分析了“视觉文化”介入建筑后,建筑图像化视觉转向的各种演变现象。最后,对当今建筑图像化视觉转向现象的评析,试图对处于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建筑之图像化视觉转向形成较为清晰的认知和理解。
其他文献
上海的内城住宅呈现出相对单一的成片式开发模式,尽管这种模式在当今的中国背景下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它也暴露出了忽视住宅和城市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导致了住宅破坏城
超级市场作为零售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新,它诞生之时就顺应了当时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对落后的零售业态迫切要求变革的需求。作为超级市场衍生而来的一个重要分支--大型综合超市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原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矛盾日益显著。城乡协调发展才能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目前中国各类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居住分异现象已经相当普遍,这种现象是否合理,要不要避免等,对现代中国来讲是个热点与敏感的问题。总的来说,较少关注到城市空间特别是居住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和城市的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趋严重,历史地段的更新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历史地段作为城市有机
2006年5月28日,我国建设部等六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国六条”)中明确指出:“年度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必须用于中低价位、中小套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城市郊区农村,研究的区域置于经济发达,城市密集的苏南地区。在这样的城市密集区域,城郊农村除了自身的发展外,往往还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互动关系。在改
昆明山地居住区的健康发展对塑造昆明城市特色与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昆明市区的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进行研究,探讨其理论和设计方法,对丰富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具
现代生土具有高生态性价比与较高的地域适应性,已受到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研究机构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在此国际趋势下,鉴于近几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开展了大量的现代夯土
我国人口结构的迅速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念的转变,使得老年房地产项目的需求日益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市场竞争中注意到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