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是以美国经济模式为起源的全球性社会文化。在这一场以“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演进中,随着电影、电视、多媒体、网络等电子大众传媒的革新和普及,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图像、影像”为中心的视觉文化转变。视觉文化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图像叙事逐渐成为这个时代最直接、最直观的信息传播方式和表达方式,后工业时代的消费社会、大众的审美泛化、技术性媒介的革命不仅加快了其转变的速度,也更拓展了其影响的广度。这种转变使得我们的生活被“图像、视觉模拟、幻想、拷贝、再现”包围,视觉冲击力等概念不仅在影视和广告等视觉领域被频频强调,甚至在音乐、文学等非视觉艺术中也被特别关注,至于形象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各个领域,视觉的吸引力和快感都被无以复加地凸现出来。图像的生产和传播深刻地影响了当代社会的商业运作、艺术创造、文化传承和美学评论等诸多方面,并促进视觉文化越来越多地广泛涉及哲学、美学、社会学、文艺学、传播学等领域,对于具有美学和社会学意义的建筑来讲,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到这股旋涡之中,建筑受此影响开始呈现出“图像化”视觉转向。建筑创作成为了一种图像复制和拼贴的简单机械操作过程,满足于对一些图解式的时尚复制和拼贴,而对建筑自身所具有的人文意义和社会学思考却浅尝辄止,甚至不再思考,对建筑的关注停留在其感性形象和非本体意义的层面上,建筑似乎只滞留在了“图像”上,成为图像的视觉载体、人们感官娱乐的对象和可消费的视觉体验。
本文从解读当下文化由“文字”为中心向以“图像”为主导的现象转向开始,运用跨学科的分析方式,在多个学科层面展开理论阐述。对“视觉文化”的“图像叙事”作了概括性的剖析,然后,从建筑所具有的社会性和建筑自身的视觉特征分析“视觉文化”介入建筑的原因。由因索果,分析了“视觉文化”介入建筑后,建筑图像化视觉转向的各种演变现象。最后,对当今建筑图像化视觉转向现象的评析,试图对处于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建筑之图像化视觉转向形成较为清晰的认知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