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国家对农民教育培训均给予了高度重视。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规划项目《中国人力资本的分布差异研究》表明我国农林牧渔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87年,是16个行业中人力资本水平最低的。不仅文化素质不高,科技素质也不高,大多数农民还缺乏科技知识,没有一技之长,对一般性农业生产技术也不能很好的掌握。农民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性问题。提高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素质,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培养造就本土的实用型和技能型的新型农民。农民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素质的根本途径。对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河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民素质的高低关系着河北省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农民对河北省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全面分析了新形势下河北省发展农民教育的背景,介绍了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及相关概念界定等。在对第一手的问卷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进行系统综合的评价。在对农民参与农民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首先运用规范分析从理论上阐释农户的行为特征,然后借助调查统计资料与计量经济模型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和制约农民参加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因子。通过对东亚的韩国和日本、西欧的法国和英国、北美的美国的农民教育培训的方法及制度进行分析,总结各国农民教育培训的成功经验,并对比河北省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的做法,找出河北省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还有哪些不足,到底是什么制约了河北省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河北省农民教育培训方法与模式提供借鉴依据。最后提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制定和完善有关农民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开展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和方式应贴近农民需要、搞好农民教育培训的监督检查工作等几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