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開口與合口,是漢語音韻學上指稱語音的一對區別性特徵。語音系統的發展演變,會在開合口變化中得到相應體現。因而,研究開合的變化過程有助於揭示語音的發展規律。文章以歷史串聯法和共時參證法為主要手段,輔以音理分析法和内部分析法,分隋唐、兩宋、金元、明清和現代五個階段,對中古以來開合口的演變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和分析。開合口的歷史演變與五音聲母的變化關係密切,相互影響。中古以來,五音韻字在語音發展歷程中有六組成系列地由開口變為合口,八組成系列地由合口變為開口。開合口的發展變化是不平衡的。這種不平衡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五音分佈上開合變化的不平衡;二是在時代層面上開合變化的不平衡。開合口的演變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一是開合的變化與五音聲母有密切的關係,聲母不同,開合口演變的方向也不同。二是語音結構的系統性力求發生開合互轉的韻字在數量上保持大體相當,以有效維持開合口的對立結構。另外,齒音和舌上音韻字從兩宋開始就在聲母的作用下發尘由細變洪的離散式音變。其中,精組字在精見兩組聲母顎化後,出現了離散式音變的中斷。到了現代,這種離散式音變已大體完成。文章通過全面系統地分析研究從隋唐到現代各個時代層面上語音的開合口變化並進行縱向的歷史比較,從開合口的角度描繪漢語語音的變化軌跡,探尋開合演變的緣由,探討漢語語音的發展規律。这對於豐富漢語語音史具有一定的意義,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漢語語音系統的發展變化提供了一份可資參考、較有價值的語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