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凝华过程动态模型与晶体形态实验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碳(CO2)低温凝华分离法是一种新兴的碳捕集方式,由于其无二次污染物和系统安全紧凑的优点日益受到关注。同时,CO2固体做为重要的工业产品,在原油开采、食品化工、微纳加工和电子器件清洁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到目前为止,CO2凝华动态特征以及低温CO2捕集过程中质量和能量传递过程的专门研究较少,凝华所产生的CO2固体不易收集等问题制约着凝华捕集技术的发展。CO2的凝华过程研究有助于发展高效的低温凝华碳捕集工艺,晶体生长形态研究有利于精确控制CO2晶体的生长、了解其性质进而发展CO2凝华捕集技术加以推广应用。为此,本文在一套CO2低温凝华捕集可视化实验台的基础上,开展了CO2凝华过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提出了模拟低温表面混合气体中CO2凝华过程的一维动态数值模型,揭示了凝华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捕集率和系统能耗的主要因素。系统揭示了凝华过程中的动态温度分布、捕集速率及霜层厚度分布,分析了流量、浓度和时间对捕集率和能耗的影响。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考虑已形成CO2霜层的内能变化可以提高模型精度。在凝华过程中,由于高扩散系数及高浓度的影响,凝华速率在混合气体入口附近最高,并且在CO2浓度较高和流速较低的情况下单位质量捕集能耗最低。模拟结果有助于理解CO2管内凝华特性,为实际捕集过程提供指导性意见。2)根据相平衡理论及CO2的晶体结构对CO2晶体的二维成核情况进行分析,借助低温可视化实验探究了CO2晶体的成核率与生长形态并揭示其热力学机理。通过可视化实验观察并分析CO2晶体在不同工况下的成核情况,对经典成核理论中的成核率方程进行了修正,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到CO2二维成核率与过饱和度、生长温度及流量等参数的经验关联式。通过可视化实验观察并分析CO2晶体在不同工况下的生长形态,分析影响晶体尺寸与枝晶生长的因素,探究CO2做为面心立方晶体的单晶形态,首次给出了CO2晶体生长形态较完整的分布图谱。实验结果表面低温和高浓度均为促进枝晶生长的驱动力,CO2在不同过冷度和气体浓度下呈现四种结晶形态,为精确控制CO2晶体的生长并研究其物理性质创造了条件。
其他文献
针对影响圆盘剪大规格钢板生产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又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对改造后的实际效果进行了讨论.
<正>主题为"感知,走向智能"的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5月18日在长沙召开。从本届年会来看,我国北斗产业体系保持了快速发展局面,同时呈现出融合发展、高精度、法治保障等
在城市发展的新常态时期,通过公共空间的建设保障公众享受公共生活的基本权利,提升城市品质和社会活力,其意义尤为重要。但面对我国较长时期以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出现的"规
受我国能源结构限制,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燃煤发电依旧会是我国电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电网的基础负荷。受热面结渣一直是燃煤锅炉运行过程中很难避免的问题,锅炉结渣轻则增加传热热阻,增加排烟损失,降低锅炉效率,重则引发高温腐蚀,造成水冷壁爆管,甚至积聚形成大渣块,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开展锅炉结渣诊断研究,及时发现并处理结渣问题对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了现有结渣监测方法的基础上
目前空调系统前期设计与后期选型设计等阶段存在“断层”的问题。在前期负荷计算、后期选型阶段中,只考虑峰值负荷、额定工况等单一指标,且对显热部分和潜热部分不加区分。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相关气候分区研究被提出。这些研究考虑了空调系统设计所面临工况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设计阶段的负荷与空调系统输出能力更加匹配。但是这些研究仍存在着缺陷:温度参数通常被作为主要或者唯一分区指标,湿度参数被忽视,气候分区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