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而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财政收入的增长有限,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能力受到了挑战。同时,由资源紧缺所造成的公众对政府责任与效率的更高要求也影响到高等教育领域,人们对高等学校的社会责任与资源利用效益的关注被提升到新的高度。
我国近年实行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也给高等教育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高校大规模扩招的形势下,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经费紧张对高校的不利影响已日益显著。国家未来的高等教育财政政策选择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所需的建设人才。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采用1985年到2004年的国家统计数据,建立两个指标集,“高等教育发展”及“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来描述、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近20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高等教育对资源的占用情况。另一方面,以高等教育单位成本的固有增长趋势分析我国高校成本增长的必然性以及高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必要性。综合这两方面的结论,阐明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并分析了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案,得出当前最可行的方案是进行高教财政拨款模式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我国现有拨款模式的弊端及国际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方式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应采用绩效拨款模式。本文研究了绩效拨款模式对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及绩效指标制定的原则、过程,提出绩效拨款模式应当是动态系统的观点。
最后从扩大财政投入与实行绩效拨款模式两个方面对解决高等教育财政困境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