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学海外的学生除了要调整自己适应新的大学生活外,还要接受一套全新的社会价值观。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里,留学生面对诸方面的跨文化适应压力,为了缓释压力他们需要寻求应对策略,这对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是个挑战,对中国的留学生教育和管理是个更大的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文化的广泛传播,海外留学生越来越多,包括来自印度的留学生,使问题更加急迫需要解决。因此,对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压力问题及应对策进行研究,并从文化角度做相关分析,对于校方有效提高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基于这样一种观点,本研究的设计收集了来自印度的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压力的信息,研究了他们跨文化压力的来源以及他们为缓解压力而采取的应对策略。本研究的主要问题如下:1)印度留学生是否经历着一定的跨文化适应压力?2)如果印度留学生经历着跨文化适应压力,那压力源有哪些?3)印度留学生采取应对跨文化适应压力的策略有哪些?本研究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来自江苏大学的57名印度留学生。所有受试者在中国的学习时间超过三年(学制为5年)。其中定量研究的调查问卷是基于Sandhu和Asrabadi(1994)设计的专门测试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压力的量表。其为五等级量表,包括30个调查问题,并被分为7类:歧视、想家、被接受程度、安全感、环境适应、内疚感和混合类。其中混合类只参与总分计算,不参与同其他各组的比较分析。本研究的信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851,说明跨文化适应压力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定性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通过半封闭式访谈调查了其中的8名学生。定量数据的分析借助了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 15.0和excel数据处理软件。通过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尽管受试者在中国学习时间都在三年以上,对于他们跨文化适应压力的测试结果却显示70%以上的受试者压力得分较高,说明印度留学生还是面对着较大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在此基础之上,研究还发现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呈现差异性,印度留学生的性别对他们的跨文化适应压力有显著影响。男生的整体压力显著大于女生的整体压力(p=.010,<.05)。2.受试者的跨文化适应压力主要来自周围人群的歧视,其次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不适应生活环境和不被周围环境所接纳也是他们感知到跨文化适应压力来源的一部分。受试者没有表现对安全方面的顾虑和对离开家庭的内疚感。3.通过访谈,本研究还探析了印度留学生应对压力策略。结果表明,应对策略在印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感知到很大压力的印度留学生们在处理压力事件时更多采用逃避等消极的应对策略,而感知压力小的印度留学生更多使用积极的接受新文化等应对策略。本研究对留学生自身做自我调节以及提高留学生管理水平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对于管理层的启示在于:首先,留学生入校后的系统培训课程不能只是熟悉校园环境,而应更多的让留学生熟悉校园文化,学习怎样与中国人社交,以及交流技巧等。其次,国际交流部门应该为留学生提供更多与中国学生做朋友的机会,例如提供与学校社团开展活动的平台等。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受时间及条件因素限制,研究对象均选自江苏大学的印度留学生,所以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还待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