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不吸烟的健康人、吸烟但肺功能正常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及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患者外周循环血中性粒细胞磷酸化肌球蛋白结合亚单位(phospho-myosin-binding subunit, p-MBS)及总肌球蛋白结合亚单位(total-myosin-binding subunit, t-MBS)的水平,进而计算二者比值,探讨各组RhoA/Rho-kinase信号通路激活情况及其在COPD相关PAH中的作用。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在长沙市三医院体检健康不吸烟者9人(男性5名,女性4名,平均年龄61.1±8.32岁)(A组);吸烟指数(吸烟年数*每天吸烟支数)大于100年*支,但肺功能正常者9人(男性6名,女性3名,平均年龄57.6±9.42岁)(B组);同时收集在该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患者9人(男性,平均年龄64.2±6.37岁)(C组);COPD合并PAH患者9人(男性7名,女性2名,平均年龄60.7±6.52岁)(D组)。其中C、D组病人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D组病人同时符合ESC(欧洲心脏病协会)2009年制定的《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中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2.肺功能检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肺功能检测,主要检测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at first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FVC)、FEVi/FVC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肺功能正常不吸烟者纳入A组;肺功能正常吸烟者纳入B组;对于有轻到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予以支气管扩张剂(硫酸沙丁胺醇400微克)吸入行支气管扩张实验,若该患者FEV1/FVC仍低于70%,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经过超声心动图检测未发现肺动脉高压者纳入C组,符合肺动脉高压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者纳入D组。3.肺动脉收缩压的测定对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定安静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 PASP)。4.中性粒细胞p-MBS及t-MBS的Western印迹①标本采集:采集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20ml,以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沉降法分离中性粒细胞,将中性粒细胞存放于-80℃超低温冰箱中冷冻待测。②提取中性粒细胞蛋白,用于Western印迹分析。采用BCA法测定各样品蛋白质浓度;以50ug的上样量对样品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结束后将蛋白转移至PVDF膜;将膜置于5%脱脂牛奶中室温下封闭1h,Anti-phospho-MBS抗体(1:1000稀释)或Anti-MBS抗体(1:500稀释)均匀覆盖到膜表面,4℃下过夜。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二抗(1:3000稀释),37℃孵育1小时,抗体孵育完毕后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蛋白质条带。结果:1.四组研究对象D组PASP高于A组、B组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PASP组与A、B两组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PASP高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四组研究对象D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A、B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高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明显高于A、B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A、B两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研究对象p-MBS/t-MBS的比值D组高于A、B、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较A、B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四组研究对象p-MBS/t-MBS的比值与PASP呈正相关关系(r=0.535,P<0.01)。5.四组研究对象p-MBS/t-MBS的比值与循环血中性粒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836,p<0.01)结论:1.COPD相关PAH的发病可能与全身炎症状态有关。2.RhoA/Rho-kinase信号通路在COPD相关PAH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