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村落礼物交换习俗调查研究——以阿什里乡阿维滩村为例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尚往来,不仅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代代恪守的传统习俗,更是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沉淀、积累和彰显。本文选取多民族聚集的村落作为调研地点,以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汉族村民为研究对象,对该村落中礼物的馈赠、交换和流动进行描述,分析在不同的情境之中礼物蕴含的意义及功能。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阿维滩村的概况,主要包括历史简介、地理环境、经济模式、居住格局、人口构成、亲属关系、文化教育、交通出行等。  第二部分概述了各民族民俗中的礼物流动。笔者通过阅读文献收集资料,在对阿维滩村多民族礼物交换习俗的田野调查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阿维滩村多民族礼物交换习俗现象从表达性与工具性两方面进行探讨。  第三部分阐述了馈赠礼俗中交换物的文化内涵及其变迁。产生于日常生活中的交换物,如:奶制品、糖果、馕、油香、布料和牛羊等,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在礼物交换过程中逐渐蕴含了独特的文化涵义,在当地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然而这些自给自足的实物礼物正在逐步发生演变,礼物也在适应社会的变迁,现金、营养品等时尚礼物开始丰富着礼物的多样性。  第四部分主要揭示了民俗活动中礼物流动的内在逻辑。通过对礼单等的分析,梳理总结出礼物流动的互惠原则、适度原则、差序格局、等级原则、理性原则和不欠人情原则。  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了民俗活动中礼物交换体现的社会功能。礼物承载着文化传承、社会整合、协调人际关系等社会功能。  本文结语指出,通过反复参与礼物的交换,几乎每个参与交换的个体都深信在礼物交换中流通的根本不是有功用的事物,而是以礼物为媒介在此行为过程中建立和延续着的深情厚谊和文化传承。存在于阿维滩村的礼物流动促进了民族关系,反映了社会整合,达到了一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理想的社会交往模式。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社会正在进行持续的快速转型,这种转型是全方位、系统性的结构性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各种制度有待进一步的完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