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痴呆(dementia)是一种获得性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为大脑皮质多种功能紊乱,如学习记忆、思考、定向、理解、计算、语言和判断能力障碍等。认知障碍是学习新知识能力或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能力、适应能力、判断力、思考力、批判力、自省力、创造力、语言能力(包括表达和理解能力)、定向力、计算能力以及技巧活动等大脑高级神经活动能力的障碍,常在记忆减退之后出现。痴呆时认知障碍常伴有情感控制能力减退、社会行为障碍和多种精神障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痴呆患病率将快速上升。随着人口年龄老化,老年人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更加快。按照国际上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即为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己达到1.4亿,占总人口的11%,因此已跨入老龄化国家。而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其患痴呆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人数也将显著增加,特别是在高龄人口中该病的患病率会成倍增长。由于痴呆的患病率和致残率高、病程时间长和治疗费用高,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因此我们通过研究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对住院患者痴呆检出率的影响,目的是为职能部门对痴呆的预防、治疗决策工作和统计工作等方面提供帮助和参考作用;为临床医务工作对患者进行有的放矢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目的:危险因素是指用任何可测定指标来表示与疾病发病规律高度相关的可测定性因素。认识危险因素的最大价值在于对病因及以后的有效治疗提供理论参考。预防发病是人群和个体保健措施的主要目的,识别与减少痴呆的危险因素是痴呆预防的重要环节。老年人是痴呆的高危人群,通过调查住院老年患者的痴呆检出率,分析住院老年期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痴呆的预防、早期干预及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我们收集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脑血管病科2006年6月至2009年11月期间住院的年龄≥60岁老年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病史采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由专科医师采用国际通用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examination,MMSE),依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关于痴呆、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等亚型痴呆的诊断标准做出诊断。将调查的各种表格及数据转换成为FoxBASE计算机数据库后,用SPSS(10.0版)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采用秩和检验、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同期年龄≥60岁的老年住院患者共309例,其中痴呆检出率为23.6%(73/309)。通过对这组人群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5种因素与住院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相关(p<0.05)。
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在脑血管病科老年住院人群相关危险因素中,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5种危险因素与住院老年患者中痴呆患病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工作中应针对可控危险因素,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对老年人痴呆高危人群患者采取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以延缓或减少患病,延缓痴呆进程,提高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