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磁共振流态分析的页岩微纳米孔隙类型划分方法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agou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属于典型的“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储层,特殊的矿物组分尤其是有机质的存在使得泥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异常复杂,同时多种孔隙流体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储层评价工作的困难。准确地认识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孔隙特征是研究非常规储层基础岩石物性、流体运移规律以及储层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等核心物性的前提。为研究龙马溪组页岩覆盖多尺度的全孔径范围内的微观孔隙以及孔隙流体特性,本文以低场核磁共振岩心分析技术为主,综合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低温气体吸附实验,提出了基于流体双截止值的孔隙流体识别及孔隙划分方法。本次野外剖面采集的七组海相页岩样品的基础物性参数包括以下:主要的矿物成分为石英、粘土、长石、方解石等以及少量铁白云石、黄铁矿等顺磁性矿物;TOC含量平均为2.47%,偏低于钻井井下取芯样品;氦测法孔隙度的均值为3.34%,脉冲衰减渗透率法测得的样品基质渗透率平均为0.001684md。低温气体比表面分析实验(N2和CO2)表明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为开放式的平行板状狭缝孔和两端开口的圆筒孔的混合配置,而且微孔主要由有机质中大量发育的纳米有机孔贡献。通过低场核磁共振岩心测试实验对100%饱和、离心不同转速下以及热处理不同温度的岩心进行分析,来获取页岩全孔径内的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对应的流体运移特征。配合离心实验和热处理实验获得了经典的可动流体截止值T2C1和新定义的不可采出束缚流体截止值T2C2,并据此识别划分了不可采出流体(T2<T2C2)、毛管束缚流体(T2C2<T2<T2C1)和可动流体(T2>T2C1)。实验数据表明T2C2介于0.090.36ms,而T2C1介于0.452.98ms,远低于砂岩、煤等岩样。页岩的核磁表面驰豫率(ρ2)处于0.004260.02822μm/ms之间,并且石英含量越高样品的驰豫率系数越小。以SZS-6样品为例,基于双截止值方法建立了一个孔隙划分概念模型图来阐明页岩的全孔径分布,包括不可采出流体孔隙、毛管束缚流体孔隙和可动流体孔隙。本论文提供了一种页岩孔隙分类和全孔径表征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几项大型地震试验正源源不断提供着印度构造板块在西藏之下俯冲的大尺度详尽图像。
概述了半导体光解水的原理、光催化剂及光催化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TiO2、层状结构的铌酸盐K4Nb6O17、InTaO4和碱性金属钽酸盐ATaO3(A=Li、Na、K)等光催化剂,并展
本文重新解读《人生》,将此作同时存在的主人公及作者的声音,视为合理且不可分割的结构,并在此假设下,重新分析作品中的1980年代初农村基层知识分子的心态、社会意义及其叙事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研究地榆鞣质升高骨髓抑制小鼠白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榆鞣质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地榆鞣质组小鼠按100 mg·kg-1剂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诱导骨髓抑制模型。实验第1d,地榆鞣质组按10 mg·kg-1剂量灌胃给予地榆鞣质水溶液,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5d。实验第6d,各组小鼠眼眶取血,分离骨髓及造血干细胞,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液
<正> 近年来反映青年生活的作品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这是我们文坛上生机勃勃的一个领域,有一批很有希望的文学新人正是从这个创作领域走上文坛的。今天讨论的反映青年问题的作品,据我理解,主要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