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发展和壮大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转移,我国出现了第一代农民工群体。之后,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参与到城市建设的各行各业之中。截止2017年农民工总人数已达2.8亿,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主力军,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工群体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工的收入得到显著提高,但是与城镇居民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培训和教育均是增加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提高其收入的重要途径。但是农民工接受再教育的机会成本太高,而培训则可以为其在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方式等方面提供更多的选择。此外,培训是影响人力存量最为重要的因素,占据全部人力资本一半以上的份额,远大于教育所占的比重。因此,通过培训的方式增加其人力资本更适合农民工。然而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尚未有统一的结论,培训对收入的影响机制还不清晰。一些学者认为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进而对收入产生正向影响。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培训只是起到筛选的作用,劳动者自身的能力才是导致其收入变化的根本原因。而职业资格认证作为一种能够反映劳动者自身能力的信号则对其收入具有显著影响。一些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职业资格认证对农民工收入的积极作用。但是众所周知,在职业资格认证过程中,培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学者们已经对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分别进行了讨论,但是却缺少对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和农民工收入之间的联系的进一步研究。本文在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以培训为自变量、农民工的收入为因变量、职业资格认证为中介变量的研究模型,着重探讨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和农民工收入之间的关系,试图发现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机制。本文应用中国劳动力动态社会调查(CLDS)数据,采用相关分析、逻辑回归和多元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培训对农民工收入具有显著的积极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完全是通过职业资格认证起作用的,职业资格认证在培训与农民工收入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也就是说,培训对职业资格认证具有显著的积极的影响,进而显著提高农民工收入。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探讨了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机制,使得培训对收入的影响路径更加清晰。最终的研究结论对于理解培训、职业资格认证与农民工收入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为农民工的就业选择、企业培训制度的建立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证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