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五苯薄膜晶体管中电荷输运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_l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关于有机薄膜晶体管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迄今为止对有机薄膜晶体管中的电荷输运机制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入。   本论文主要对并五苯薄膜晶体管中的电荷输运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并五苯薄膜的生长模式,结合有机薄膜晶体管中载流子浓度分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有机多晶薄膜晶体管中的电荷传输模型-二维晶粒边界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解释了有机薄膜晶体管中常见的实验现象,得到了很好的结果和一些表征并五苯薄膜电学性能的参数。主要的研究工作和结果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对并五苯薄膜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通过控制生长条件,并五苯薄膜在不同介电层上都以一种相同的模式-Stranski-Krastanov(S-K)模式生长。在这种生长模式中,初始层薄膜以二维模式生长,由一个个晶粒连接形成完整的膜,随后的膜层以三维模式生长,得到的薄膜是由一个个不连续的“岛”组成的。   2.通过研究薄膜的生长特性,结合有机薄膜晶体管中载流子浓度分布的特点,提出了有机多晶膜中的电荷传输模型-二维晶粒边界模型,得到了有效迁移率的表达式。在这种模型中,载流子的迁移率与薄膜的形貌,薄膜的电学性质以及温度都有关系。   3.应用二维晶粒边界模型,研究了并五苯薄膜形貌对器件迁移率的影响,解释了器件迁移率与薄膜初始层晶粒尺寸的关系。通过拟合实验数据,还得到了一些表征并五苯薄膜的参数的值,如晶粒中载流子的迁移率μG=26.76 cm2/Vs,晶粒边界的尺寸LGB=1.48 nm。   4.应用二维晶粒边界模型研究了并五苯薄膜晶体管中载流子迁移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用有效迁移率的表达式拟合实验数据,得到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得很好,并且得到了晶粒边界中的势垒高度Vh=19.20 mV。   5.应用二维晶粒边界模型研究了并五苯薄膜晶体管中栅压对迁移率的影响,通过用有效迁移率的表达式拟合实验数据,解释了栅压与迁移率之间的关系,并且得到了晶粒边界中的缺陷浓度NGB=5.54×1011cm-2。
其他文献
光学在线检测技术已被美国环保署(USEPA)和欧洲环境保护署(EEPA)认可作为气体检测的技术标准之一。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利用二极管激光器的波长调谐特性,通
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会出现一系列的非线性光学现象,例如高次谐波、阈上电离等。利用高次谐波辐射可以获得相干的、脉冲时间短的远紫外辐射(XUV)和X射线源,高次谐波也是获得相干
重金属污染是世界各国家所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之一,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和不可逆转性,并可在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因此土壤重
微纳结构的TiO2不仅具有纳米尺度的超结构,而且具有内部疏松结构所形成的表面皱褶及内部多孔特征,通过修饰改性可以成为具有优异吸附和光催化性能的功能材料,在环境检测和治理方
最近几年来,对多体系统中量子纠缠的深入理解使得人们认识到可以用张量乘积态(或更一般的张量网络态)取代密度矩阵重正化群中的矩阵乘积态来描述两维量子系统。人们因此找到了
黄铜矿类三元半导体晶体磷锗锌ZnGeP2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中远红外非线性晶体。其具有以下优点:非线性系数大(d36=75pm/V)、透光波段宽广(0.7-12μm)、热导率高(35W/(m.K))、光
本论文以软X射线诊断为基础,开发了软X射线发射率的模拟计算程序,研究了各种图像反演方法,并将图像反演方法应用到HT-7和EAST上相关MHD的研究中,总结分析了EAST上锯齿和一些M
该文主要利用X射线粉末分析法,并结合金相分析、电子探针徵区成分分析、差热分析等方法,对Fe-Nd-Dy三元系合金相图500℃等温截面进行了研究,该等温截面由9个单相区、14两相区
近年来,随着激光冷却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低温等离子体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低温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不可忽略,属于强耦合体,因此经典等离子体的一些物理特
近年来,自旋电子学以其巨大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了广泛关注。超快自旋动力学的研究对理解自旋的弛豫机制、自旋-轨道耦合等自旋电子学中的基础问题以及实现更高速的磁记录等自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