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水平逐年增加,人均消费量也是日渐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能源需求量的增长,但现在的问题是能源不仅供不应求,而且开采石油、煤炭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物质越来越多,导致环境日益恶化,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在此国际大背景下,生物能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尤其是以农用废弃物(秸秆、稻穗、杂草等)为原料的第二代纤维素乙醇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青睐,原因是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廉价的可再生资源,在地球上分布广泛、数量巨大,并且不会造成与人争粮的现象。目前,纤维素乙醇这种第二代生物燃料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缺乏相应的理论数据支持。所以,本课题结合天津地区的具体情况,分析纤维素乙醇生产环节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纤维素乙醇在天津地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引。首先,以天津地区的秸秆为研究对象,查阅天津市2001-2010年统计年鉴得到年秸秆量(玉米、小麦、棉花、稻谷、油料的秸秆量)。其次,采用了生命周期评价法,对以秸秆为原料制取纤维素乙醇这种这个过程进行研究,分别从原料种植、乙醇运输、乙醇生产和废渣处理运输等环节,计算2001-2010年间秸秆制乙醇全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然后,在单位量下对比煤炭、石油、秸秆纤维素乙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后,求出2001-2010年天津市纤维素乙醇开发可持续发展趋势。通过以上研究方法得出2001-2010十年间秸秆制纤维素乙醇全生命周期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分别为99.92万吨,97.06万吨,90.33万吨,100.63万吨,102.06万吨,108.95万吨,114.59万吨,111.17万吨,113.94万吨,1114.94万吨。煤炭、石油、秸秆三者整个生命周期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比例为3:2:1。因此,从环境角度推广秸秆纤维素乙醇可以适当减少能源、环境负担。综合经济、能源、环境三个方面,纤维素乙醇在天津市的可持续开发指数先增大后减小。通过本研究可以了解到秸秆的一些利用方式以及生产纤维素乙醇的各个步骤和其中的先进技术,也可以体会到能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能源的短缺和寻求替代能源的必要性,为今后提出发展策略提供理论和数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