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mTc-MDP全身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在诊断衰竭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衰竭性骨折的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特点  目的:衰竭性骨折(IF)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本研究探讨IF的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特点,以期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知和诊断能力。  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经影像学诊断、临床及随访确诊为IF的患者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48~86岁,平均年龄68.8岁,中位年龄71岁),回顾性分析其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特点。  结果:30例患者全身骨显像共检出病灶78处,单骨发病者20例(66.7%),多骨发病者10例(33.3%)。①肋骨:6例患者中,共21处骨折,其中20处发生于第5~9肋腋段或/和前段,1处发生于右第12肋后段。14处表现为与肋骨走行相垂直的短线状显像剂浓聚,7处表现为小结节状的显像剂浓聚;骨折线多为竖行或斜行,骨折端无或轻度移位,可见少量骨痂生长,其中5处仅表现为骨皮质扭曲,6处周边软组织轻度肿胀。②脊椎:13例患者中,共17处骨折,均发生于胸、腰椎(胸椎5处、腰椎12处),单发9例,多发4例,均表现为,低于正常椎体高度的横行短条状显像剂浓聚;椎体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塌陷、变扁,呈楔形或“鱼椎”样改变,骨皮质可有轻微断裂或无明显断裂,椎体前后径增大,椎体上缘或中部出现条带状硬化区,其中5处周边软组织轻度肿胀。③骨盆:11例患者中,共25处骨折(骶骨10处、耻骨支13处、髂骨2处)。10例骶骨骨折中,有3例表现为单侧骶骨翼与骶髂关节平行的垂直走行浓聚区,7例表现为双侧骶骨翼浓聚区形成的2条与骶髂关节平行的垂直带和骶骨体浓聚区形成的与骶髂关节垂直的水平带连接组成,其中5例呈“蝶”形,2例呈“弓”形,双侧骶骨翼及骶骨体分别见纵行和横行的低密度骨折线和/或硬化带,骨折线形态不规则呈“锯齿”状,骶骨翼前方骨皮质不连续、轻微错位及少许游离骨碎片;6例耻骨骨折均表现为患处梭形显像剂浓聚,耻骨支骨皮质断裂、错位,并可见游离骨碎片及少量骨痂形成,周边软组织呈梭形肿胀;1例髂骨骨折表现为双侧髂骨翼与骶髂关节平行的条状显像剂浓聚带,双侧髂骨翼可见斜行硬化带,走行方向大致与骶髂关节平行。④下肢骨:15例患者中,共15处骨折,均为单发,9例表现为条状显像剂浓聚,6例表现为结节状显像剂浓聚。病灶处表现为不同程度骨质硬化,可呈横行或斜行硬化线,包括股骨4处、腓骨3处、跟骨2处、跖骨1处;病灶处见横行或斜行低密度骨折线,伴或不伴周围骨膜增生、骨痂形成,包括胫骨2处,腓骨2处;1处股骨骨折表现为股骨外侧髁关节面塌陷,关节面下骨质硬化。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病灶处均未见骨质破坏,周边均无明显软组织肿块形成。  结论:IF的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IF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 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在诊断骶骨衰竭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骨盆是IF的最好发部位,尤以骶骨多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CT、MRI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骶骨IF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了55例(男性14例,女性41例;年龄范围46~91岁,平均年龄70.6岁,中位年龄73岁)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结合临床病史及相关检查高度怀疑或不能排除骶骨IF存在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一步行CT、MRI和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结合影像学表现、临床及随访确定诊断,分析其CT、MRI和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表现,对于检查结果以及诊断符合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三种检查诊断骶骨IF的差异使用McNemar检验,通过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三种检查的诊断价值。  结果:55例病人中有31例确诊为骶骨IF,其中21例(67.7%)为双侧骶骨翼骨折,7例(22.6%)为单侧骶骨翼骨折,3例(10.7%)仅发生于S2-4骶骨体部;双侧者中,14例同时累及S1-4骶骨体部,而单侧者中有4例累及S2-3骶骨体部。CT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6例未见明显骨折线,2例仅显示局灶性骨质增生、硬化,邻近骨皮质不光整;23例显示骨折,表现为骶骨翼纵行、骶骨体横行的模糊略低或低密度骨折线和/或硬化带,骶骨翼边缘伴或不伴骨皮质断裂、轻微错位及少许游离骨碎片。在MRI T1WI序列上表现为局灶性或弥漫性的片状低或略低信号影;T2WI序列上可为不均匀高或略高信号,也可为高低混杂信号;T2-SPAIR序列上呈明显高信号,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水肿;6例在信号异常区出现了线性低信号(各序列),1例出现了骨折内积液征象。在SPECT/CT上表现为显像剂浓聚与骨折线走行一致,6例仅表现为患处显像剂分布异常,同机CT未见明显骨折线和/或硬化带;14例同时累及双侧骶骨翼和骶骨体的患者在全身骨显像上表现为“H”形、“蝶”形或“弓”形特征性显像剂分布。CT诊断骶骨IF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2%、87.5%、80%、88.5%、72.4%; MRI诊断骶骨IF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6%、91.7%、85.5%、92.6%、78.6%;而全身骨显像和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骶骨IF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3.3%、92.7%、88.6%、100%;CT、MRI和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骶骨IF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061、0.862±0.054、0.917±0.046,95%置信区间分别为0.688~0.929、0.757~0.967、0.816~1。在诊断骶骨IF方面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的价值优于CT和MRI,而MRI的诊断价值优于CT;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与CT、MRI在诊断骶骨IF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和0.039,CT和MRI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  结论:相较于CT和MRI,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在诊断骶骨IF上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矿山风表自动校准测试台是由模拟信号分析系统组成。本文对该测试台实测的数据和自动绘制的校准曲线进行了处理和分析,证明本测试台绘制的校准曲线误差小,工作效率高,是一种
本文论述了用离散予估器补偿纯滞后的必要性。离散补偿器技术以广义的一阶和二阶脉冲传递函数为基础,它的设计方法也能方便地推广到高阶模型。所谓补偿器的设计,就是用比例调
反馈控制系统的频域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有着重要的工程现实意义。本文提出的计算机源程序,可以根据系统的已知参数和指定的性能指标,进行反馈控制系统的频域自动分析和设计
为了经济有效地提高蚕豆产量,我们参照文献资料,在本市山东公社民欢大队第9生产队做了钼肥叶面喷施和钼肥拌种对蚕豆的肥效试验,并在其他公社进行了叶面喷施钼肥的多点示范
由于鼓风机和泵的转速控制能取得很大的节电效果,因而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用于这种变速控制的最佳系统有:电流型逆变器系统、 Due to the blower and pump speed control ca
在橡胶的早期育种阶段,把许多力量花在搜集和种植来自未经选择的树群中最高产实生树的种子上。然而,直到1917年研究出无性繁殖方法以后,这些选出的高产实生树才得到充分的利
目的:重度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HDCP)的一种类型,即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且伴随至少一
一种新型高精密低频相位校准标准已研制成功,它采用相位误差倍减技术,在20Hz~100kHz(点频)内,相移量范围是0~n×3C0°(n是整数),准确度为±(1×10~(-6)×F±0.001)度,F为工作频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测定质子回旋磁比γ_p~1的有关基本概念、原理和近几年来在测试中所采用的一些新方法。文内重点阐述了测定精密螺管线圈几何尺寸所涉及到的有关测试技术。
本文试图对数字调节系统的状况作出评述。文章既从方法上也从实际方面,包括硬件和软件等问题,对发展过程作了探索。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omment on the condition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