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受容及其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903756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我国《聊斋志异》研究,引进西方新的文学批评方法如叙事学、女性文学批评,成为《聊斋志异》研究的主流。与之相对,同为汉字文化圈的日本的受容可谓我国研究的一个重要参照系。本论文将焦点集中于日本近代以来对《聊斋志异》的受容与研究,试图展现翻译·翻案的全过程及研究的倾向,在儿童文学方面作为材料的作用,并从中国研究的影响和日本的新动向,探求《聊斋志异》的现代意义。这里所说的受容,是接受与吸收的结合,与单纯接受相比,更主要在于吸收于自己的文化之中。第一章“序章”中,首先追溯了《聊斋志异》的成书、刊行。重点介绍了在日本的传播过程、对《聊斋志异》的评价。近代日本对《聊斋志异》的受容形态,其背景是中日两国对“鬼”、“幽灵”、“妖怪”等概念的异同上,同时这也是解读以“支那趣味”作为原点的《聊斋志异》受容过程的重要线索。第二章“《聊斋志异》的翻译”将重点集中从柴田天马、田中贡太郎开始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翻译。对柴田天马、田中贡太郎、村上知行、增田涉、田中克己等译本的内容、文体进行对照,此外还介绍了近年的翻译活动。第三章“日本近代文学作品对《聊斋志异》的受容”中,对日本近代文学作品中《聊斋志异》的翻案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对国木田独步、芥川龙之介、太宰治、火野苇平、安岡章太郎、小林恭二的翻案进行考察,解读翻案的内容与作家阐释的关系,以及对《聊斋志异》传播的作用。第四章“日本学界对《聊斋志异》的研究”中,从著作、论文、日本著中国文学史三个方面,试图掌握日本学界《聊斋志异》研究的全貌。第五章“《聊斋志异》与日本儿童文学”是中国《聊斋志异》接受形态中没有的一个领域,本论文着眼于近代、现代、近年三个阶段的翻译、编撰活动,对《聊斋志异》的想象性与日本儿童文学的关联进行探讨。第六章“日本《聊斋志异》研究的展望”,阐述了中国研究对日本研究的影响,并结合日本研究的新动向,预测作为中国古典的《聊斋志异》在日本的受容。日本,随着人们对中国现代社会认识的提高,《聊斋志异》已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承担探索异国情趣的古老中国社会的桥梁的作用。在其社会背景的淡化中,作为文学文本的虚构性、想象力被不断强化。本论文对日本近代以来对《聊斋志异》受容与研究,其现代意义在于《聊斋志异》文本本身的价值。日本的翻译、翻案活动,是对文本现代意义的阐释,其操作性在研究视角上给我们的启示。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RNA干扰(RNA interfering,RNAi)技术干扰E6癌基因的表达,探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rngRNA,siRNA)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HNE-1细胞生物学特性
目的优选黄连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小檗碱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正交试验与比较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提取次数对考察指标
<正>《HSK标准教程》经国家汉办授权,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联合汉考国际(CTI)共同研发,是目前唯一一套真正与新HSK考试标准相结合的系列汉语综合教材。本教程将HSK真题作为基
本研究从供给过程的角度阐述了义务教育的公共性,不但提出了义务教育管理公共性的概念,而且还论证了影响义务教育管理公共性的三个关键因素,并对县域内义务教育管理的公共性
概括介绍了大地艺术的概念,回顾了其发展历程,并结合典型实例简要探讨了大地艺术在工业废弃地更新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舆论监督功能对社会的正常有序和谐发展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近些年来网络舆论监督的兴起给我国的舆论监督机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一些热点事件的披露上,网络舆
农民市民化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农民市民化的成败也直接关系着社会的
伴随21世纪的到来,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其改革势在必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先导,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2001年和2003年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认可程度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学前教育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我国人口基数大,公立幼儿园的数量难以满足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黑塞在《荒原狼》中描写了一个处在精神危机和疾病中的中年艺术家哈勒尔。"他的内心也充满矛盾:他既有人性,又有兽性,既有高尚光明的一面,又有庸俗阴暗的一面;他憎恨小市民,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