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基于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以统计分析SPSS软件为运算平台,探讨了马尾松的生长规律。并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的特点,分别全区、桂北、桂南建立了相关因子的生长率模型,并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非线性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法对广西五期马尾松角规样木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和评估,最终得出马尾松单木胸径、材积生长率最佳模型。经检验其剩余标准差、平均相对误差、系统误差三个指标均在误差范围内。故拟合所得模型可以用于马尾松后期生长量预测。(2)运用拟合所得的马尾松单木生长率模型预测出连清样地中出现的非自然状态下砍伐的单木后期生长量,并经重新统计得出马尾松角规样地自然状态下的林分生长量,再通过多方程拟合对比分别筛选出了马尾松林分平均胸径、树高生长率最佳模型。其结果经检验也符合生产上的精度要求。故可以此为依据对本研究区内的马尾松林分胸径和树高作出精确的预估。(3)采用负指数函数线性化方法对马尾松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模型进行了拟合,在建模因子选择上考虑了马尾松林分前期的年龄、林分密度指标、地位质量指标等林分因子。建模结果经检验显示拟合值能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说明此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研究结果可直接用来预估马尾松林分的断面积和蓄积的动态变化过程。(4)在对胸径、材积、树高生长率模型进行拟合时,采用以模型本身倒数平方作为权函数的非线性加权最小二乘回归估计的方法,有力地消除生长率异方差在建模中的影响,这种拟合方法理论依据可靠,且误差小,精度高,为采用此方法建立的各树种因子生长率模型提供了较好的应用价值。(5)根据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前期和后期复测资料进行建模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说明连续清查数据能客观而全面的反映林分总体现状。且通过全区样本和分区样本建模进行对比,证明区域性建模更能贴近于不同地区的马尾松生长变化情况,故进行区域化建模是十分有必要的。所建模型对今后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预测和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制定广西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