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了多次大的改革。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相比较,我国的运动员社会保障显得越来越滞后,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尤其是那些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运动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引起了广大体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虽然我国运动员在数量上仅占全国职工人数中极小一部分,但明星运动员在国民心中的地位与影响力是巨大的。夺得起金牌,养不起冠军;竞技场风光无限,退役后贫困尴尬,这是中国当前运动员社会保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它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不利因素,影响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与我国当前提出的以人为本、重视民生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符合。本研究采用对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通过对转型期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的内涵、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国内外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途径与社会保障比较,进而对转型期运动员社会保障出现的问题提出现实性对策。努力实现当前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的最优化。转型期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运动员过分依赖行政保障、保险意识不强;运动员工资福利待遇不够满意、退役经济补偿金标准太低;运动员退役安置堪忧;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不力;伤残运动员保障不够到位;进入高校深造门槛太高。导致转型期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转型期社会因素,政府权利弱化;当前实施的体育体制优点及弊端凸显;不合理的竞训体制;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服务意识跟不上形势;运动员社会保障相关立法与管理体制严重滞后。解决当前社会转型期运动员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有:不断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并尽快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体育体制改革要向法制化、市场化、社会化、人性化发展;运动员培养要遵循教育规律;以人为本切实做好运动员的退役安置保障;建立与使用好社会公益基金;加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强化运动员保险,增强伤残运动员社会保障。期望本研究能为体育主管部门提供一些实践指导与理论支持,以此来更好地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构建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的和谐社会做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