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融券制度推出为我国资本市场引入了卖空工具,2010年3月31日至今融资融券标的按照从严到宽的原则分步式扩容,融资规模与融券规模极度不对称的问题依然存在,市场对融资融券制度的作用争议不断。已有的研究指出融资融券制度能够发挥治理机制,降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缺少对我国特有的分步式扩容的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科创板股票交易特别规定》提出要促进融资融券制度的均衡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融资融券制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具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2008-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多期双重差分的方法对融资融券制度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其中处理组为纳入融资融券标的的公司,对照组为没有纳入融资融券标的的公司。研究发现:(1)融资融券制度能够发挥外部治理效应,有效降低企业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2)融资融券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受到企业股权性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外部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3)由于融券规模较小,事后惩罚的效应较弱,融资融券制度发挥作用的机制主要是事前威慑,随分步式扩容,融资融券制度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进一步研究显示,融资融券制度能够减弱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未来业绩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卖空制度的研究范围,揭示了融资融券制度发挥治理效应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在为我国融资融券制度推进提供合理性证据的同时,也为我国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来自理论和实践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