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若干杂草与近缘非杂草基因组大小的测定及其生态学意义探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x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来植物入侵风险的早期预警是生物安全的重要工作,丰富入侵风险评估指标又是实现早期预警的关键。涉及DNA C-值和基因组大小的核DNA含量有可能是评估植物入侵风险的重要指标。由于核DNA含量在不同类群植物中高度的变异性,掌握尽可能多的植物的核DNA含量对于该指标的科学使用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因此,本文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华东地区重要入侵性植物及其近缘种进行了核DNA含量的测定,探讨了标样、细胞核分离缓冲液等对核DNA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以及形态多样化的植物核DNA含量的种下变异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标样对核DNA含量测定有明显的影响,选择的标样与测试样品的核DNA含量应该比较相似,但又有明显差异,这就需要通过预实验来筛选出样品的合适标样;2.尽管文献报道的细胞核分离缓冲液种类繁多,本研究表明,Otto缓冲液适合于草本植物细胞核的分离;3、共测定了华东地区10科34种草本植物的核DNA含量,获得了它们的染色体倍性。首次报道了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ens)、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 )、一年蓬( Erigeron annuus )、苏门白酒草( Conyza sumatrensis)、白酒草(Conyza japonica)、生菜(Lactuca sativa var. ramosa)、黑高粱(Sorghum almum)、苏丹草(Sorghum sudanese×Sorghum bicoloy)、小米(Setaria italica)、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酢浆草( Oxalis corniculata )、紫叶酢浆草( Oxalis triangularis var. purpurea )、藿香蓟( Ageratum conyzoides )、熊耳草( Ageratum houstonianum)、翅果菊(Pterocypsela indica)、多裂翅果菊(Pterocypselalaciniata)、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半夏(Pinellia ternata)、野茼蒿(Gynura crepidioides)、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假稻(Leersia japonica)、印度焊菜(Rorippa indica)、细叶芹(Apium leptophyllum)、刺果毛茛(Ranunculus muricatus)、婆婆纳(Veronica polita)和裂叶牵牛(Pharbitis hederacea)等26种植物的核DNA含量和染色体倍性,获得了它们的DNA 2C值及其基因组大小;对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毒莴苣(Lactuca serriola)、高粱(Sorghum bicolor)、假高粱(S.halepense)、金狗尾(Setaria glauca)、燕麦(Avena sativa)、野燕麦(Avena fatua)、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等植物的核DNA含量也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前人报道的相似,反映出本次实验结果比较可靠;4、对北美车前、半夏等植物的核DNA含量测定发现,有一定的形态差异的个体,核DNA含量也存在差异,但是没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程度。这一方面说明核DNA含量存在种下变异,另一方面也说明核DNA含量对于一个物种来讲相对稳定的。5、婆婆纳(Veronica didyma)(0.643pg/2c,基因组大小0.643pg)、细叶芹(0.774pg/2c,基因组大小0.387pg)、印度蔊菜(1.050pg/2c,基因组大小0.525pg)、假稻(1.59pg/2c,基因组大小0.795pg)、野茼蒿(3.825pg/2c,基因组大小1.915pg)、北美车前(1.177pg/2c,基因组大小0.588pg)、熊耳草(1.393pg/2c,基因组大小0.697pg)、霍香蓟(1.273pg/2c,基因组大小0.637pg)、裂叶牵牛(1.348pg/2c,基因组大小0.674pg)等植物具有比较低的核DNA含量,低于世界恶性杂草的核DNA含量的平均值(2.69pg/2c,基因组大小1.65pg),反映出这些植物可能具有较强的入侵能力,这与实际情况比较符合;比较入侵种与近缘非入侵种核DNA含量发现,毒莴苣(2.13pg/2c,基因组大小0.533pg)、假高粱(3.345pg/2c,基因组大小0.836pg)、红花酢浆草(1.72pg/2c,基因组大小0.86pg)比近缘的非入侵种具有明显低的核DNA含量;但是也发现野燕麦(23.938pg/2c,基因组大小3.99pg)、金狗尾(5.851pg/2c,基因组大小1.17pg)、苏门白酒草(4.807pg/2c,基因组大小1.203pg)、加拿大一枝黄花(5.867pg/2c,基因组大小2.493pg)的核DNA含量与近缘非入侵种的相近,或者高于后者。6、半夏的核DNA 2C值(8.444pg)略高于世界主要杂草的(8.18pg),但是其基因组大小(2.029pg)又小于后者(2.46pg);野茼蒿是外来栽培植物,其DNA 2C值比世界恶性杂草高,但是低于世界主要杂草DNA 2C值,其基因组大小却比世界恶性杂草的要低,因此,要加强对这些外来植物的监测工作。7、首次发现了单倍体的婆婆纳、五倍体的紫叶酢浆草、五倍体的金狗尾、六倍体刺果毛茛、四倍体半夏等倍性现象。
其他文献
<正>目前,黄颡鱼的池塘集约式养殖在四川、湖北、浙江、江苏等地区都有较快的发展。下面就池塘标准化养殖无公害黄颡鱼进行简要的介绍。1、池塘准备养殖黄颡鱼对池塘条件要求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从不同方面切入,以提高护理质量为宗旨,以患者服务为中心,贯彻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理念,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护患关系。结
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石家庄学院04、05级非体育专业学生部分身体形态指标和机能指标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石家庄学院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和机能能力整体与全国同龄
利用运动学原理将多用途战斗部杀伤元和目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运动转化为杀伤元在目标坐标系中的相对运动,从而建立杀伤元在动目标系中的运动模型、命中模型和毁伤模型。由于
渝东南地区是重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作为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中重要的一翼,定位为民俗生态旅游带。运用SWOT的分析方法,从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
乾隆四年在清御窑厂督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中处于重要的转型期。本文将就乾隆四年前后两段时期御窑厂督陶制度的建立、形成与发展进行回顾,并对唐英个人督陶经历以及他的"陶人
实现“中部崛起”,使地方经济有所作为,加强金融服务创新增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是一个关键的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在经济相对落后、金融生态环境需要优化的中西部地区,
<正>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多少,既与搅拌、通气强度有关,又与培养基性质有关。玉米浆、麸皮水解液等蛋白质原料是主要的起沫因素;葡萄糖等糖类本身起泡能力很差,但是在组成丰富的
"偷窥"是人类生理和心理上普遍的共性现象,也是文学叙事的母题。"偷窥"叙事存在于中国现代文学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其有三重指涉功能:一是反映了特殊社会时期欲望主题的一
为准确判断作物需水量并确定合适的灌溉策略,实现作物自动,实时、适量的灌溉,本系统设计根据灌溉对象是一个大惯性、非线性和纯滞后的特点,采用模糊控制策略来进行控制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