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明确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中,椎体侧方螺钉的植入是否会增加患者术后下肢症状的发生率;2.通过利用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个体化分析每一位患者的腰丛在腰大肌内走行位置,指导置钉,降低患者术后下肢症状的发生率。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法,将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自2014年01月01日至2016年02月29日收治的需行极外侧椎间融合术的患者根据有无椎体侧方置钉、有椎体侧方置钉患者是否同意完善术前神经影像学检查分为无椎体侧方置钉组、椎体侧方置钉无术前神经影像学检查组、椎体侧方置钉有术前影像学检查组分别选入A(椎体侧方未置钉患者)、B(椎体侧方置钉无术前神经影像学检查组)、C(椎体侧方置钉有术前影像学检查组)组。并为C组患者完善术前神经影像学检查,检查方法为:3.0T MRI扫描腰椎轴向T2W-TSE-DRIVE-HR序列,提取5个关键轴向层面的图像,通过分析后得出建议置钉区域,然后根据手术医师需求给出某一侧入路各个需置钉椎体的建议置钉区域,引导手术医师术中置钉。记录3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手术节段、有无椎体侧方置钉、有无下肢症状、缓解时间(3个月内缓解或缓解时间大于3个月)。将A、B、C组术后无入路同侧下肢症状者、有下肢症状者、有下肢症状并在3个月内缓解者、有下肢症状并缓解时间大于3个月者分别计数统计分析椎体侧方置钉对下肢症状发生的影响、术前神经影像学检查对患者术后下肢症状的影响、3组患者除置钉因素以外的手术操作有无区别。结果:A组共收集到16名病例,B组共收集到40名病例,C组共收集15名病例。B组较A组术后下肢症状发生率高P=0.013(P<0.05),术后下肢症状缓解大于3个月的患者数多P=0.010(P<0.05),A、B两组术后下肢症状缓解小于3个月的患者数无明显区别P=0.494(P>0.05)。B组中女性患者发生术后下肢症状的几率较男性高P=0.011(P<0.05)。C组较B组术后下肢症状发生率低P=0.040(P<0.05),术后下肢症状缓解大于3个月的患者数少P=0.013(P<0.05),B、C两组术后下肢症状缓解小于3个月的患者数无明显区别P=0.293(P>0.05)。A、C两组术后下肢症状缓解小于3个月的患者数无明显区别P=0.525(P>0.05)。结论:1.在无术前神经影像学检查情况下,椎体侧方螺钉的植入能增加患者行极外侧椎间融合术后下肢症状的发生率。2.在有术前神经影像学检查情况下,分析每一位患者的腰丛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能够降低有椎体侧方螺钉植入的极外侧椎间融合术患者术后下肢症状的发生率。3.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后,出现下肢症状患者中,女性患者发生率高于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