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的人机伦理危机与重构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1987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1968)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1928—1982)的代表作之一,曾获“星云奖”提名,受到世界各国科幻爱好者的青睐,有“赛博朋克奠基之作”的美誉。该小说成为世界科幻文学经典之作的原因在于创造性地使用了“仿生人”这一角色,将仿生人设定为外形与人类无异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不仅拓宽了“机器人”的范畴,还预见了科技发展过程中人与人工智能体之间的伦理问题。本文拟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人机伦理的危机,阐释由身份危机引发的伦理混乱和伦理困境;结合身份理论、后人类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理论建构赛博时代人类与人工智能各自的身份认同,探索一体多翼的新型人机伦理秩序。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分为三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菲利普·迪克其人其文,本论文选题缘由,《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现状,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章阐释赛博时代的人机伦理混乱与伦理困境。人文主义理想的消解与人机界限的模糊导致了人类主体性的缺失,拥有自主意识的仿生人开始反抗人类的统治,甚至通过与人类的性爱来打破人机之间的身体界限,令“赏金猎人”无法对仿生人痛下杀手。由此引发双重伦理困境:在人类内部,基因受到核辐射污染的“特障人”是否应该被当作人类自然选择过程中的弃子而予以消灭?当仿生人试图寻求自主生存的权利甚至想取代人类时,人类该何去何从?第二章聚焦人机伦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出科技控制与资本权力所造成的人的异化是人机伦理危机产生的社会土壤,科学选择与伦理选择的冲突是人机关系紧张的根源,矛盾频出的身份政治进一步冲击着传统人机伦理关系。本章首先分析小说的故事背景,概括赛博时代的社会特征。其次,研究仿生人的身份焦虑。仿生人是科学选择的产物,本质是拥有智能的人形机器,其诞生目的是解放人类劳动力。人类一方面利用仿生人进行外星殖民,另一方面又害怕被失控的仿生人所伤害,这种“弗兰肯斯坦情结”令人机关系变得紧张。仿生人自诞生起就不可避免地对人类自我同一性产生了威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区别人与仿生人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第三章探讨赛博时代人与仿生人各自身份认同的构建与人机伦理秩序的重构。赛博时代的人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而成为被科技同化的“赛博格”。赛博格的身份认同建立在强调身体在认知和心智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脑文本对承载人性因子的作用之上。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主体意识虽然已经觉醒,但要想融入人类社会,就必须为其电子文本赋予伦理意识。在小说文本中,解决人机伦理危机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探索一体多翼的新型人机伦理秩序,构建后默瑟主义科技共同体与赛博公民身份,通过人类中心主义的让位、扩大“生命”的定义来促进建立人机互助共生的新型社会。结语部分在横向上回顾《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对于世界科幻作品的影响,在纵向上分析其在菲利普·迪克科幻小说创作中的特点和意义。通过对身份危机的书写和伦理困境的分析,《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传达出两方面的伦理价值:在本体论层面上,对“人”的定义进行了反思和拓展;在社会层面上,则为后世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伦理指导。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文化适应压力是一种适应性压力,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或个体相互接触而体验到的压力,个体在适应新文化环境过程中可能会对新的环境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和行为。国外针对留学生及移民群体的研究中发现,文化适应压力是抑郁的预测因子,文化适应压力可能对国内来自偏远少数民族聚集居住地区,在内地高校求学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国内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少数民族群体中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大于汉族学生群体,
该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物联网专业建设的研究内容、需要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均给出了建议。这些研究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物联网专业建设具体研究方案的设计有着启发和引导作用。
学位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被赋予新的使命,其布局结构亟待调整优化,而作为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的关键维度,专业群建设直接影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质量。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新业态、新工艺、新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发展趋势,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群建设应遵循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技术赋能、专业融通共享、学校特色定位、学生发展需求的五大维度,构建具有平台优势的模块化、结构化共享课程,通过协同化、
学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也在不断地革新,随之而来的病理性网络使用(又称网络成瘾)也逐渐成为备受瞩目的社会性问题。研究表明,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对个体的认知加工能力尤其是工作记忆能力会产生消极影响,可能对其工作记忆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但也有研究表明网络游戏高手由于长期的网络经验,锻炼了其手眼协调能力,因此工作记忆能力较常人来说表现更好。那么病理性网络使用者是否也会像网络游戏玩家一样,由于长期的上网经验而
学位
多元利益主体博弈导致城市存量工业用地更新实践的困难,亟需促进存量工业用地更新中多主体协同行动以适应城市存量发展趋势。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按照“利益诉求—协同行动—协调重点”的城市存量工业用地协同治理分析框架,对北京市S老工业区和Q老工业区进行案例研究。研究发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更新模式均以土地高效利用为整体性共同目标,虽然在相关城市土地政策框架下不同主体有差异化的利益诉求,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