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在华韩国银行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驻中国市场。1992年7月,韩国外资银行第一次在北京建立代表处,至2010年末,韩国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达到60家以上,投资基金规模也大大增加。然而,在华韩国银行与在华韩国的制造业企业(如三星、LG等)相比知名度不高,利润水平也较低。那么,在华韩国银行究竟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值得我们对其中的原因进行认真的探究。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其次,分析中国银行业的结构、现状和特点,并比较中国加入WTO前后的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归纳了中国金融开放的四个阶段:初期开放阶段(1979—1993)、初期发展阶段(1994—2000)、全面开放市场过渡期(2001—2006年)以及全面开放阶段(2007—目前)。再次,本文考察了外资银行整体在中国发展的经验和特征,探讨一般意义上外资银行对中国经济的正面效应。本文重点分析了韩国银行进入中国的必要性,归纳在华韩国银行的不同发展阶段,并利用SWOT分析法考察了在华韩国银行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SO战略、ST战略、WO战略、WT战略,探讨韩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发展时所需的方案。为了韩国银行能够在中国市场更加稳定的发展,本文提出如下五个方案:第一、进入地区的扩大化,在华韩国银行要扩展中国内地的西部地域;第二、进入方式的多样化,开设分行或本地法人,与中国国内银行进行合作;第三、金融业务及产品的多样化,私人银行和银行卡业务扩张并研发贷款新产品;第四、专门人员的当地化,实施专门人员的当地化是韩国银行在中国成功发展的重要保证;第五、筹资渠道的多样化及扩展,建议扩大存款业务,与韩国主要大型企业开展更多的合作。韩国银行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已具备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和高品质金融服务的水平。它们与其他外资跨国银行一样,具备一定的在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潜力。为了韩国银行的充分发展,在华韩国银行进入之前需要有更加完善的营销计划,充分理解中国金融惯例,重点向中国客户推广金融业务,以客户利益为中心实施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