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新型金属-有机超分子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是配位化学、超分子化学、晶体工程等领域的研究焦点。这类物质不仅具有新颖的结构,它们在磁性、催化、发光、气体吸附、仿生等方面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论文基于2,2’:6’,2”-三联吡啶羧酸成功合成了10个新的金属-有机超分子聚合物:{[Zn6(tpb)6(Hpda)6](H2O)7}n(1);[Cu(tpb)(pda)0.5](H2O)3}n(2);{[Mn(tpb)(pda)0.5](H2O)}n(3);[Zn(tpb)(bpd)0.5]n(4);{[Cu(tpb)(bpd)0.5](H2O)2}n(5);{[Mn(tpb)(bpd)0.5](H2O)2}n(6);[Cd2(tpb)2(bpd)](H2O)2}n(7);{[Cu(tpb)(sdc)0.5](DMF)(H2O)}n(8);{[Zn(Htpt)(H2O)2](H2O)2}n(9);[Co18(tpt)12(H2O)9(μ3-O)(μ2-O)6]n(10)(H2pda,1,4-苯乙烯基二丙烯酸;H2bpd,4,4’-联苯二甲酸;H2sdc,4,4’-二苯乙烯二羧酸或芪二酸).并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仪器分析方法对它们进行了表征与分析。1.配体4’-对苯甲酸-2,2’:6’,2”-三联吡啶(Htpb)与过渡金属离子(Mn II、CuII、ZnII、CdII)和3种不同芳香族羧酸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8个金属-有机超分子聚合物(1-8)。化合物1为纳米尺度的金属-有机大环结构,而化合物2-6为一维配位聚合链,化合物7和8为二维配位聚合物。化合物2、4和5互相同构,化合物3和6也互为同构。化合物1在528 nm处有最大发射波长,是潜在的绿光材料;化合物4在488 nm处有最大发射波长,是潜在的蓝光材料。完成了化合物1的去质子化实验,并对其吸附性质做了初步研究。2.利用配体2,2’:6’,2”-三联吡啶-4,4’,4’’-三甲酸(H3tpt)与过渡金属离子(CoII、ZnII)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2个金属-有机超分子聚合物(9和10)。化合物9是一维的配位聚合链,而10是三维结构。在30-350°C温度范围内,化合物9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荧光分析表明,化合物9在493 nm处有最大发射波长,是潜在的蓝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