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基于翻译补偿理论在学术文本翻译中的应用而做的个案研究。翻译源文本出自文学评论家金荣敏的《韩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是—部文学类学术专著,用词专业、抽象,句式复杂、多长句和被动句,语篇逻辑清晰。由于韩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在翻译过程中信息、意义、语用功能、文化因素、审美形式及功能的损失不可避免。为了减少翻译损失,使译文在语言结构、语义结构、语用功能、文体风格、审美效果等方面尽可能与源文本接近,有必要进行翻译补偿。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开始进行翻译补偿研究,翻译补偿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越来越受译界关注。笔者结合学术专著的文本特征与翻译文本的内容,在夏廷德的翻译补偿理论的指导下,对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翻译损失进行整理与分析,从语言学和审美两个层面对翻译损失进行补偿,其中语言学又分为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词汇层面运用增译、具体化、概略化、释义、文本外注释、合译的补偿手段,对专业术语、抽象词、专有名词在翻译时造成的词义损失进行了补偿;语法层面运用转换法与分译法对被动句与长定语句的翻译损失进行补偿。在审美层面,针对因审美形式空缺造成的功能损失,采用目的语中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形式替代法进行补偿;对文化性审美损失采取保留原文意象,然后通过添加注释的分立补偿形式进行补偿;针对审美形式与语义冲突,采用去形存义法以准确传达信息。本翻译实践报告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介绍此次翻译实践项目的选题背景并分析项目意义。第二章为翻译项目介绍,包括作者与作品简介、文本特征和翻译难点的分析。第三章为翻译过程介绍,描述译前准备以及包括翻译校对在内的整个翻译流程。第四章为理论介绍与案例分析,也是构成本翻译实践报告的主要内容,首先介绍翻译补偿理论,然后通过列举翻译案例分析翻译补偿理论在学术文本翻译中的应用。第五章为结语,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笔者在此次翻译实践中的收获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