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中国的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业绩集中“爆雷”,主要原因来自企业基于业绩清洗的目的计提大额商誉减值损失造成的,由此引发理论界和学术界对商誉减值问题的热议。使用减值测试法对商誉后续计量是否合理,减值测试过程中管理层主观因素过多造成的盈余管理问题如何解决。许多学者呼吁商誉的后续计量应回归摊销法,而有学者认为减值测试法更符合商誉的资产属性,还有学者认为可以使用摊销减值并行法,部分学者认为应将商誉减值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基于现实中高溢价的企业合并商誉减值隐藏的巨大风险,而现行的减值测试法易于管理者借此进行盈余管理,商誉使用哪种后续计量方法更合理的争议,本文采用文献归纳法、统计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现行减值测试法执行过种中存在的问题,使用案例公司数据对比商誉减值测试法、摊销法、摊销减值并行法和其他综合收益法这四种方法对企业报表项目的影响程度,分析商誉的不同后续计量方法产生的经济后果,得出结论认为现行的商誉减值测试法更符合商誉减值测试法更符合商誉的资产和计量属性,但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缺陷,监管机构应加强监管,并对这一方法进行改进的研究结论,同时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