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纪德自传中的身份建构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fe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德烈·纪德是法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阅读纪德的作品会发现,探索自我、袒露自我、超越自我一直是其创作的鲜明主线。他常常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叛精神融入作品的创作中,这也使其诸多著作带有浓烈的自传色彩。1926年出版的《如果种子不死》不仅是纪德的一部重要自传,还是西方自传中的经典之作。本论文主要以纪德的自传《如果种子不死》为研究对象,同时结合他的其他自传性作品来探讨其自我身份建构问题,并进而研究其自传独特的书写艺术。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导论部分,首先阐述了在自传研究已成为一个学术热点的背景下,研究纪德自传的重要意义。其次,在综述国内外关于纪德自传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主要写作思路。第一章主要探讨纪德自传写作的多重动因。挥之不去的战争阴影、个人信仰与情感所遭遇的双重危机,以及其新作《科里同》在出版过程中遇到的波折、出版后遭受的冷遇与非议,让纪德对自我产生了怀疑,陷入了身份焦虑的泥潭。对纪德而言,写作自传成为他摆脱焦虑、重塑自我、挑战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第二章主要论述了纪德自传中的自我身份建构问题。在《如果种子不死》中,纪德追溯了压抑的家庭环境和清教徒教育带给自己的深远影响,试图通过对童年生活和北非“重生之旅”的迂回叙述来展现其从虔诚的清教徒到具有反叛精神的艺术家的身份转变。在顺从自然天性与反抗宗教道德之间,纪德以其艺术家的坦诚直视自己的内心,在写作中解放自我,探索自我的多种可能性。第三章主要剖析了身份建构中的自我形象塑造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在意识到自传的局限性后,纪德以间接契约的形式将自己的自传和自传性作品互为参照,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自传空间”。同时,这也使纪德将复杂多变的自我形象延伸至其所有的作品当中。在自传中,纪德借助忏悔语境,通过坦白与隐藏的交替为自己独特的宗教道德观进行辩护,在“忏悔”中实现了自我形象的多样化。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论述纪德自传书写的意义和影响。
其他文献
中国革命的历史环境造成的政党发展的路径起点,共产党秘密活动的方式、俄共建党模式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功能发挥的主要以意识形态-武装斗争模式为特点,造就了政
80年代后期,文学的流派走向多元化,新写实小说作为其中的一支流派登上文坛,并很快以其贴近世俗的写作方式受到读者欢迎。方方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同其他新写实小说家一样,她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切韵考》成书时间不详,作者李邺,江都人,史志无传。作者认为这部韵图“羣英折中”。从韵图上看,它的音系也是很复杂的。我们认为《切韵考》的音系是官话音,并掺杂了徽州一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近些年来,教育部门对课程进行不断的改变,课程重点也在不断被革新.目前,已经把高中阶段物理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多媒体技术教学上.高中物理是一门灵活性较强的学科,需要高中学生
二十年代革命小说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处于尴尬的位置中,一般有三种方式来观照它,一是从文学史的角度,强化它的过渡意义和价值;二是从“革命与恋爱”主题的辨析入手,探讨作家写作的内
黑水城文献是近代中国新发现的重要古文献之一,文献中存在的大量俗字真实的反映了宋元时期西北地区汉字的使用情况。本文通过对俄藏黑水城文献研究现状的梳理,针对俄藏黑水城文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学生其他学科学习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学科。语文学不好学生就不能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更不要说掌握这些内容了。目前学生中普遍存
张炜是新时期文学中一位颇具争议的作家,在他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为人们不断地展现人物的“流浪”。特别是作品中知识分子的精神流浪,精神流浪是他们在传统与现实、中方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