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相容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one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生物医用材料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生物相容性是生物医用材料区别于任何其他材料的最主要特征,是评价一种材料能否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根本依据。本论文中,我们研究的对象为壳聚糖(Chitosan,CS)、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以及氢氧化钙,它们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近年来,利用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及纳米纤维毡已经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电纺纳米纤维及纤维毡具有的高性能和多功能性使得它们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例如组织工程、生物传感器、创敷材料、药物载体和酶的固定等方面。PVP和CS都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出名,特别地,CS具有抗菌能力,PVP具有止血作用。因此,本文中,我们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CS/PVP双功能纳米复合纤维,并使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热分析仪研究了纳米复合纤维毡的热稳定性。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制备的CS/PVP双功能纳米复合纤维是一种优秀的生物医用材料,能广泛应用于创伤敷料、生物支架、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领域。另外,由于普通氢氧化钙类根管充填材料具有封闭性差、抑菌作用较弱等缺点。我们采用滴定沉淀法合成纳米氢氧化钙,为纳米氢氧化钙根管充填材料的制备提供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苯偶酰类化合物已经为人们所熟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化合物的合成,尤其是杂环化合物,如咪唑、喹喔啉等。某些苯偶酰化合物自身就具有生物活性,有潜在的药用价值。作为苯偶酰类化合物的衍生物,对氨基取代的苯偶酰化合物是合成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的原料。该类化合物的制备,目前主要是通过多步反应来完成。本文中,我们使用简便的一锅法制备对氨基取代的苯偶酰类化合物。反应以芳胺、甲基芳基酮为原料,在I2/CuO存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的篇幅限制和话语权的垄断都被打破,文学评论的生存和发展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随之而来的种种问题却逐渐显露出来。本文分析了全媒体
生物材料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人工生物材料如人工导尿管、人工体腔引流管、人工静脉导管、人工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管、人工气管插管、人工心脏瓣膜、人工骨、
为了满足人类对高性能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应用需求,科研工作者通过不断探索来改变锂电池的材料种类和结构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对负极材料而言,提高性能主要体现在提高比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而负极材料的纳米化、结构功能化和掺杂改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铁的氧化物具有很好的储锂性能,其理论比容量均在650mAh/g以上,尤其是三氧化铁其理论比容量可高达1005mAh/g。但在锂离子嵌入和脱出过程中会引起较大
随着网络的普及,传统的网络安全管理措施显然已经满足不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本文综述了当前人工智能及网络安全的本质,并从近期的网络事件对当前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上的新发展
小叶榕为桑科榕属植物(FicusMicrocarPa.L),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广西、台湾、福建、广东、浙江等地,是当地的主要植物品种之一,通常生长于1900米海拔以下,为
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由于在药物缓释体系,光学应用,染料掺杂能量传递等许多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而成为研究热点。特别是荧光功能介孔材料由于在作为药物传递的载体,诊断分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日益枯竭以及随之而来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以谋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碳材料是最早也是目前研究和
三脚架芳香多羧酸类配合物具有比较新颖的结构,在荧光识别、磁性、气体吸附与分离、催化、和药物传递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本论文通过水热法基于1,3,5-三(4-羧基苯氧基)苯甲酸(H3TCPB)和过渡金属构筑了17种结构新颖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对其结构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粉末衍射、热重和红外等表征,同时,对配合物2,4,5,8,10,15和17进行了荧光性能检测,对配合物1,3,6,7,9,1
马铃薯在我市可进行春、秋种植,但以春种为主。现将春马铃薯种植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作鲜食菜用栽培,宜选用早、中熟品种,如费乌瑞它、荷兰7号、中薯3号等。一般在4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