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中观察益气健脾法结合化疗后晚期胃癌患者的血象变化、中医证候评分、Kamofsky评分、生命质量评分、肿瘤标志物和安全性变化,探讨益气健脾法治疗晚期胃癌的优势。方法:根据中医、现代医学诊断标准和学科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60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益气健脾法合并化疗)30例,对照组(单纯化疗:SOX方案)30例。记录治疗前后血象变化,中医症候分数,生命质量评分,KPS指标,体重变化,肿瘤指标,安全性指标。使用SPA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与血小板无显著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间CEA和CA199均有显著差异(P<0.05),CA125及CA72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治疗前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分别为6,9和15例,观察组有效率为76.67%(23/30)。对照组为50%(15/3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在改善疲劳、厌食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改善上腹痛和便秘无显著差异(P>0.05)。4.治疗后观察组体重增加19例、稳定8例、减少3例;对照组体重增加8例、稳定14例、减少8例,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5.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物理治疗,治疗后观察组在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恶心和呕吐、疼痛方面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在疲劳、食欲不振、便秘和整体健康状况方面有较好改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躯体功能、疼痛和整体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疲劳、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和整体健康状况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功能领域,疼痛、气促、失眠、腹泻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治疗后对照组KP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益气健脾法联合化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行为情况。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两组之间的毒副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健脾法配合化疗的治疗方案在改善晚期胃癌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有显著优势。它有效地改善生活质量和降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并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和良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