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O薄膜的制备工艺及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m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显示技术和光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产业化,极大的促进了光电薄膜的发展,同时对光电薄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论文针对太阳能透明电极的要求,对光电薄膜进行了制备和深入的研究.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材料具有大的载流子浓度和光学禁带宽度因而表现出优良的光电特性,如:低的电阻率和高的可见光透过率等.目前,此类材料体系包括In<,2>O<,3>、SnO<,2>、ZnO及其掺杂体系In<,2>O<,3>:Sn(ITO)、SnO<,2>:Sb、SnO<,2>:F、ZnO:Al(ZAO)等.其中SnO<,2>(TO)和In<,2>O<,3>:Sn(ITO)薄膜作为透明电极在液晶显示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得到实际应用.多种工艺可以用来制备透明导电薄膜,如磁控溅射真空反应蒸发、化学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法以及脉冲激光沉积等.其中磁控溅射工艺具有沉积速率高均匀性好等优点而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成膜方法.该研究课题分别以氧化铟锡靶和铟锡合金靶为靶材,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和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工艺在氩气气氛中沉积ITO薄膜.靶材中SnO<,2>和Sn的掺杂重量比例分别为10%和7%.用XRD、SEM、和可见光-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对沉积的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对于ITO薄膜,薄膜的光电性能薄膜结构的择优取向性和与衬底温度、溅射氧气压等工艺参数有很大关系,ITO薄膜的SEM表明,样品表面较平整,且晶粒也比较致密.实验还发现,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薄膜中产生的氧空位将会增多,使得ITO薄膜的电导逐渐增大,而且其紫外透射吸收截止边带向短波长方向漂移;随着氩氧比例的增加,薄膜中的氧缺陷相对减少,薄膜的透射吸收截止边向低波长方向漂移.
其他文献
本文以调质钢的热处理过程相变动力学为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如下: (1)对热处理过程中相变动力学基本理论做了综述,对常用的相变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简要评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更为人性化的治疗理念的层出不穷,目前迫切需要将可降解性和多功能性结合起来,开发出新一代的可降解植入材料,而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可降解材料正是这样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植入材料。本文合成了几种可降解的形状记忆聚氨酯与聚酯材料,并对其形状记忆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分别以乙醇酸和D,L-乳酸为原料合成出乙交酯和丙交酯,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氢核磁共振谱(1H-NMR)的分析
本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原位X射线衍射法研究铝基金属间化合物锂化反应机制”(项目批准号:50371103)的资助下,采用第一原理从热力学角度计算分析了A1、AlCu、AlSb用作
铸造Al-Si-Mg系合金,由于具有优异的铸造性能、力学性能,且刚度大、耐磨性好,已成为最重要的工业铸造合金。前期研究表明,近共晶Al-Si-Mg合金具有良好的热变形成形能力,经形变热处
硼氢化钠作为储氢材料,具有储氢率高、安全和启动迅速等优势,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对硼氢化钠催化水解供氢用催化剂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 硼氢化钠催化水解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