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温阳利水方穴位敷贴对于恶性腹水患者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临床运用温阳利水方穴位敷贴改善恶性腹水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收集2019年3月到2020年1月期间苏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住院病人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入组后根据病情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常规利尿剂(安体舒通40mg+呋噻米片20mg,bid)口服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白蛋白<20g/L,即予人血白蛋白10g静滴qd)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阳利水方穴位敷贴,1天更换1次贴剂。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一般资料,腹水最大深度、平脐腹围、24h尿量、体重、尿比重、卡式评分、体力状况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皮肤不良反应、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凝指标、血清白蛋白等安全性指标。最后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纳入50例,脱落5例,实际完成病例45例,其中实验组22例,对照组23例。①腹水最大深度:实验组治疗前后腹水最大深度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腹水有效率:实验组有效控制率90.9%,对照组有效控制率7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最大平脐腹围:实验组治疗前后平脐腹围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24h尿量:两组治疗前后24h尿量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⑤KPS评分及有效率:两组治疗后KPS 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有效改善率41%,对照组有效改善率2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⑥ZPS:实验组治疗前后ZPS 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⑦中医症状单项积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食少纳差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腹部胀满、腹痛、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腹部青筋等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⑧中医症状总积分及总疗效: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有效控制率55%,对照组有效控制率13%,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⑨安全性指标: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在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清白蛋白等指标上进行检测,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⑩不良反应: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与本研究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T T T结论:①温阳利水方穴位敷贴法在减少腹水量、缩减腹围、增加尿量、提高生存质量及体力状况、改善中医症状等方面,疗效明显。②该治疗方法简洁方便,可操作性强,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