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目前关于脑微出血(CMBs)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研究大多集中于缺血性卒中,而关于其对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研究原发性脑出血(ICH)患者微出血情况,探究与CMBs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对ICH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297例发病72小时内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住院样本,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并进行3个月临床随访,记录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根据记录情况,将患者分为CMBs组和无CMBs组,采用spss22.0版统计软件,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分析,探究与CMBs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对ICH预后的影响。结果:符合入组标准的297例ICH患者中共有201例出现一个或多个CMBs,CMBs发生率为67.7%,总计1795个脑微出血病灶中,有909个(50.6%)分布在脑叶的皮层或皮层下区域,597个(33.3%)分布在深部,121个(6.7%)分布在脑干,168个(9.4%)分布在小脑,按照CMBs分级标准将CMBs进一步分为轻度(1~5个),中度(6~15个)和重度(>15个),结果显示201例患者中有轻度CMBs93例(46.3%),中度 CMBs48 例(23.9%)和重度 CMBs60 例(29.8%);比较 CMBs组和无CMBs组间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运用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在年龄、高血压、既往脑出血病史、既往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血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血糖方面有显著差异,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既往脑出血病史是ICH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组间影像学资料单因素比较结果显示,CMBs组较无CMBs组脑白质病变(WML)、腔隙性梗死(LI)(脑叶、基底节区、脑干)发生率更高;此外,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重度CMBs(>5个)是ICH患者3个月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年龄、高血压、既往脑出血病史是ICH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2.CMBs组较无CMBs组WML、LI(脑叶、基底节区、脑干)发生率更高。3.CMBs>5个提示ICH患者3个月时的预后不良。